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的智慧更是令人惊叹,他们创造出的很多物件,即使今人也自愧不如。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现代人都仿制不出来的古物吧!
1、乾隆的白玉蚩尤环
这件乾隆白玉蚩尤合璧环,两环环面上下共四个位置,各书写了十二个字:合若天衣无缝 开仍蝉翼相连;乍看玉人镯器 不殊古德澹禅;往复难寻端尾 色行底是因缘;雾盖红尘 温句可思 莫被情牵。
这个手镯从横截面竖着分成2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完整的环,和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环,有很多仿制者,全都失败。
2、越王勾践剑
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此剑采用记忆金属制作,历经千年,不朽不锈,根本没法仿制。
3、秘色瓷
法门寺相传始建于东汉,唐时建有护国真身宝塔及地宫,供养佛指舍利。地宫中的许多文物是唐皇室供奉的,其中的秘色瓷是作为贡瓷的越窑精品,属宫廷专用。器物以青绿釉为主,釉内夹杂玛瑙细末,釉面润泽晶莹,釉层有透明感。
据宋人说,五代吴越国王钱镠规定越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色”除了“颜色”一解外,尚可解为“配方”。虽有仿制,亦属于凑数之作,根本无法与原作的色调相比。
4、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文物,1977年出土于中国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今上三汲乡)的中山王墓,现藏于河北博物院。该器物的器形为“案”,又称“几”,是古人所用小桌。方案为青铜材质,镶嵌有金银纹饰,出土时漆制的案面已经腐朽。仅存案座,底部是两雄两雌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仿制过,结果全部失败。
5、乾隆镂空转心瓶
是陶瓷艺术的珍品。属于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转心瓶”瓶体由内瓶、外瓶、底座分别烧制组成。内瓶上部为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形,上有装饰绘画,有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制作工艺极其高难,让仿制者望而生畏。
相传乾隆帝到景德镇微服私访的时候,对一位老瓷工说:“可惜这里没有会动的瓶子”。老瓷工听了此话之后冥思苦想,受到了走马灯启发,终于创制出了一种会转的瓷瓶——镂空转心瓶。
6、素纱襌衣
是考古工作者于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一件文物。直裾素纱褝衣发现于利苍夫人辛追墓,较完整。同时出土时还有两件曲裾褝衣,稍残破。褝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仅49克,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
古代绝活——素纱襌衣。(图片:wikimedia /Siyuwj )
7、弘治鸡油黄
弘治黄釉器在历朝黄釉瓷器中有极高的声誉,为明清黄釉的典范,其烧造技术已臻成熟。其造型以碗、盘居多,罐类大件器物较少见。弘治一朝,御窑厂久停,弘治皇帝18年不言窑事,故弘治器物遗存不多。
它的釉色配方早已经失传,现在技术还原出来的瓷器,不管怎么弄,都有色差,古人的智慧带着防伪。
8、青花束莲纹盘
敞口,圆唇,弧腹内收,圈足。瓷盘内壁采用了三层纹饰的构图方法:内壁口部边缘描绘的是青花波浪纹;腹部是由象征高洁的菊花和莲花、代表富贵的芍药、牡丹等七种花组成的缠枝花卉;内底中间是六朵形态各异的莲花所组成的“一束莲”图案,簇拥着正中一朵绽放的如意莲花,将中国文化的构图、意境和人文精神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具有一种清高淡雅的韵味。由于青花釉的原料苏麻离青明朝中期就采空了,故此,这种盘子就成了绝品。
9、象牙席
此席纹理细密均匀,席面平整光滑,柔软舒适,收卷自如。其牙丝细薄无比,至今仍洁白柔润。象牙席夏天铺垫时较草席、竹席更为凉爽宜人。
编织象牙席是明清时期广州的传统工艺。据说汉代已有此技,清代制作的象牙席品质尤佳,清中期曾作为重要贡品。当时广州的象牙艺师们利用象牙细致的纹理与韧性,将用药水浸泡过的象牙劈成均匀的薄片,再磨制出洁白的光泽,然后编织成各种纹饰。
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宫中象牙席共有5张,至今只剩3张。由于编织象牙席传世者稀少,而传统象牙劈丝技术又已失传,所以现代人无法仿制。
10、佛舍利
舍利,又作坚固子、舍利子、设利罗,意为尸体或身骨,常指骨灰。其中有的结晶体形色各异。最早指佛陀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遗留的固体物,后来也指高僧圆寂火化剩下的骨烬,通常埋葬于塔中。
在实验研究上,对佛舍利的形成目前没有定论。大多解释只是根据现有科学原理来推测。此宝究竟是什么成分,科学家们的今天根本搞不清,更别说仿制。
11、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所制作的宣纸,因其卓越的品质被誉为中国古代名纸。后来的书法家对这种纸的最高评价是“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澄心堂纸质量极高,但传世极少。北宋的书法家蔡襄试图复原,但是没有成功。贵比黄金,至今纸张的成分都没搞清,更别说仿制了。
12、郑和宝船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现在已经没有如此的巨木,根本没法仿制。
13、宣德炉
宣德炉,又称宣炉,特指明代宣德年间宫廷铸造的铜质香炉。宣德炉据传是明宣宗在1428年(宣德三年)特制的一批铜器,既有供郊庙等大型祭祀和宗教活动的礼仪用器,也有供日常生活的陈设器。有别于常见铜器,宣德炉由黄铜铸成,工艺精湛,在明末就与永乐雕漆、景泰珐琅、成化斗彩齐名,被誉为“精巧远迈前古”,是中国晚期铜器中最为重要的一类。
为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一直被仿照,从未被超越。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她的影响力远播世界,绵延不衰。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深感自豪的同时,更有责任把祖先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本篇文章和图片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