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 几位当代名人原来有史上留名...

几位当代名人原来有史上留名、行善积德的祖辈

398
几位当代名人原来有史上留名、行善积德的祖辈(示意图片:清明上河图局部)

古人有句话叫:“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古今中外,前辈行善积德,后辈蒙福荫的故事也不胜枚举,正所谓积善之家有余庆。

义商朱昌琳

清道光年间,中国长沙安沙镇有一个叫棠坡的地方,有一位义商叫朱昌琳,字雨田,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

义商朱昌林(网络图片)

据棠坡清代民居“朱昌琳简介”碑文介绍,朱昌琳本是儒生,后来科举落第,青年时期就开始做粮食生意,后来开了“朱乾”总栈,兼营粮食、淮盐和茶叶贩运贸易,逐渐积累了巨资,成为长沙著名富商。1877年(光绪三年),他应山西巡抚曾国荃、陕西巡抚谭钟麟的嘱托,捐献大批粮食、布匹赈济两省灾民,功授候补道员。1911年(宣统三年),当他年届90之际,被举耆老,特授内阁学士衔。

朱昌琳乐善好施,热心资助地方公益事业,并辟有专项资金,保证常年支付。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他倡议疏浚浏阳河,开辟新河船埠,先后捐资13万元之巨,历时10年竣工。1899年他又捐资修建平江长寿街麻石路面,体现了长沙商人的“儒商”风范。

据《长沙市志》记载,他为人乐善好施,在长沙设保节堂、育婴堂、施药局、麻痘局,置义山,给穷人施棺,办义学,并疏浚新河,赈济灾民。地方志中评价他是“长沙近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

在棠坡,那时每月逢三逢八,朱家就开仓济贫,而村里如果有孤寡老人死了,都由朱家提供棺材以及两担石灰,用于埋葬。

这位朱昌琳,就是原中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曾伯祖父。

七房桥钱家

钱家后代之一——钱穆 (图片:维基)

中国江苏无锡七房桥钱氏家族是钱氏始祖——吴越国国王钱缪的后代在无锡七房桥村的一个分支。据记载,当初七房桥钱氏一族有多人经商后获得成功,他们共同出资创办“怀海义庄”,怀海义庄的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排忧解难”。可以看出它秉承了钱氏始祖——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国王钱缪的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族内凡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贫困学子都能在义庄的资助下上学。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经常举办施粥,施粮的义举,这些义举当时帮助了很多族人,获得帮助的族人也不时捐钱捐物给义庄,于是乎义庄在当地的影响越来越大,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拥护。 “怀海义庄”的这些义举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整整持续了七百年。

钱氏祖训要求子孙后人:“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钱氏宗族置有义庄、学田、族学等族内公益组织。

钱家的事实也验证了因果的真实不虚。到了近代,七房桥钱家一下走出了五位院士和一位学部委员,他们分别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钱穆,中科院院士钱伟长、钱临照、钱令希,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穆长女),中科院学部委员钱俊瑞。

(本篇文章和图片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