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传统文化 《几睱格物编》 康熙帝不为... 文化沙龙传统文化 《几睱格物编》 康熙帝不为人知的杂学才识 2020-08-20 481 Share WhatsAppLINETwitterFacebookTelegramLinkedin 康熙记曾登舟顺黄河而下,沿途看到“波流起瀚,水色黄浊,日光摩荡,闪铄如熔金”。图为《康熙南巡图》局部。(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大清圣祖康熙皇帝开启的“康乾盛世”,在中国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作为帝王,康熙罕见的好学,其博览全书、兴趣广泛,不仅熟读儒家经典,学以致用,而且在地理、气象、农业、史学以及西方历法、数学、机械、医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可以说,康熙的学问在历代帝王中都是出类拔萃的,其鲜为人知的“偏门杂学”才识则体现在他编撰的《几睱格物编》一书中。一篇篇小短文,迄今读来,仍十分有趣。 比如关于黄河河源考察与记载的《星宿海》;记录太阳在空气中的折射影像的《蒙气》;记载声、光、黄钟之间关系的《雷声不出百里》;考证七省地方方言差异的《方音》;阐述地球之说在中国的开始的《地球》;探寻指南针原理的《指南针》;记述南极最亮的星星的《老人星》;解释人为何离不开“土”的《人依土生》和人中名字的来历和作用的《人中》;探究潮汐来源的《潮汐》;介绍朝鲜国纸是怎么做的《朝鲜纸》和讲述葡萄种类的《葡萄》等等。内容涉及河流、地理、声学、天文、五行、植物、动物等多个方面。在这里不妨与大家一起分享几篇短文,大概有些内容我们从来没想过呢。 黄河发源地星宿海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提到星宿老怪丁春秋的老巢是一个叫星宿海的地方。这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呢?星宿海,藏语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其位于黄河源头地区,东与扎陵湖相邻,西与黄河源流玛曲相接。古代多个王朝都曾派人去到这个地方勘察。 在《星宿海》中,康熙说黄河发源于星宿海,后人以星宿之名,猜测黄河是从天上来的,这就大错特错了。他曾派侍卫去彻底考察黄河的发源地,他们到达了星宿海。根据他们的描述,星宿海地面上的飞泉没有次序地到处喷涌,形成千百个水泡。从高处往下看,大小圆点(水泡)像天上的星宿那样灿烂,所以取名“星宿”。 康熙记得当年自己亲征厄鲁特后,返回京城时,曾自船站登舟顺黄河而下,沿途看到“波流起瀚,水色黄浊,日光摩荡,闪铄如熔金”,船中上下人员无不目眩。 这是清朝对黄河源头最早的记录。当时康熙派去的侍卫虽发现星宿海的水还有三条河作为上源,但并未追到源头,直至康熙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这才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勘查和绘制出来。乾隆四十七年时,派人到河源去祭祀河神,并到达了河源,绘制了地图,写了报告,提出黄河的发源地是一个叫做“噶达素齐老”的地方。这个说法尚存疑,但说黄河发源于星宿海以西约300里的巴颜喀喇山北麓,基本是符合实际的。 康熙中期由河道总督张鹏翮绘制的《黄河全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黄河九曲并非实数 在《黄河九曲》小文中,康熙提到古籍《始訚图》开始认为,黄河从昆仑山而来,共九次曲折,进入渤海,每曲一千里。《河图》以黄河九曲,配上天权、势、距楼等九星,认为二曲在荒蛮之地、七曲在中原。 但康熙根据自己在黄河上的乘船经历,认为黄河水势之汹涌与内地相同,其性迁徙不定,东岸稳定了则西岸淤沙积成陆地;西岸稳定了则东岸淤沙积成陆地。沙滩小洲随水变更,互相交错罗列。而且两岸或者有高山大谷,纡回盘折,以挟持束缚水流,黄河随地形而回旋屈折,究竟有多少“曲”是数不清的。因此,他认为《水经注》上说的“黄河千里一大曲、百里一小曲”是比较贴切的。 东北原始森林物产丰富 在《窝集》中,康熙提到位于东北黑龙江、吉林的原始森林。这个叫“窝集”的原始森林东到海边,连接乌喇黑龙江一带,西到俄罗斯,或宽或窄,丛林密树,鳞次栉比,太阳光很少能照进去。像松柏及各种大树都是相同种类的生长在一起,不与其它树木杂生。林中落叶常常堆积几尺厚;泉水雨水到这地方都不能流动,到处泥泞,行走很困难。那里有熊和野猪、貂鼠、黑白灰鼠等动物,都是以松子、橡栗等为食,还出产人参以及各种药物,其中有许多药材还不能辨认。 可惜,康熙笔下的原始森林,或者已不再属于中国,或者已被严重砍伐、破坏。 泰山山脉来自长白山 泰山位于山东,长白山位于东北吉林,二者似乎并无关联,且古籍中也只说泰山耸起于东方,但没有说明泰山究竟从何处发脉。康熙经过仔细考察地理形势、深入研究地理脉络,又派人航海测量,确定泰山的龙脉发源于长白山。 康熙认为,绵亘在吉林南部的长白山,四周百泉奔注,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大江的源头。它的南麓分为两个支脉,一个指向西南,东至鸭绿江,西至辽宁的通加,大体上高丽的诸山都是长白山的支脉;另一个自西而北,到今天吉林通化地区的原始森林“纳禄窝集”。 自此再分为两支,北支到盛京(沈阳),为天柱山,西支进入辽宁省,为开运山,蜿蜒而南,磅礴起伏,峦岭重迭,到达金州旅顺的铁山,潜入海中,海中的岛屿,都是龙脊露出的地方。进入山东半岛后,与山东登州的福山、丹崖山相连,西南行八百余里,聚结为泰山。 对于有人以隔海为疑问,康熙引用汉代班固的说法:形与气为首和尾。现在风水家有过峡、有界水之说。像渤海,就是泰山之大过峡。长白山之龙放入海而成的泰山确实是有根据的。且以泰山的形状、位置可证明:面向西北而背向东南。 康熙之言估计对现代人来说有点不可思议,但古人的形、气相连说,又岂是受现代实证科学影响的现代人可以理解的呢? 在《窝集》中,康熙提到位于东北黑龙江、吉林的原始森林。图为清 郎世宁绘《康熙狩猎图》局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鸟鼠同穴 证实《禹贡》记载 在《鸟鼠同穴》中,康熙认为,天地很大,奇异的事情太多了。古书上所记载的必定都有证据,后代人因为没有亲眼见到,所以怀疑而不相信。例如《禹贡》记载“导(疏导)渭自鸟鼠同穴”,西汉孔安国的《尚书传》说:“鸟鼠共为雌雄,同穴而处。”南宋的蔡沈认为这种说法怪诞不经,这主要是蔡沉没有亲自到过那种地方的缘故。张鹏翮曾奉命去俄罗斯,所经过的地方就有鸟鼠同穴这种事情,康熙曾当面询问过他,知道《禹贡》中所说的话不是骗人的。 康熙之言其实在告诉我们,不要因为没有亲眼见到一些事情,就对古籍的记载产生怀疑。一定要亲眼目睹才能相信,那应该是太迷信于现代科学了吧。 古人眼中的极昼 《地绝处》记载说,在黑龙江以北的地方,日落以后也不怎么黑暗,过一个或半个时辰太阳就出来了。大地为球形由此可以知道。而在接近北极的地方,太阳与地平面周围遮掩不多。这大概说的是极昼现象。 南宋的朱熹曾说,唐太宗把边界扩展到骨利干,即今天苏联西伯利亚境内,并在那里设置都督府。那个地方夜短昼长,就是夜间也不怎么黑暗。这是因为大地处于尽头,日影照射的缘故。此外,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上记载,有人去国外,夜间刚煮熟一只羊胛,天就亮了,这大概说的就是地平面的所在。 康熙由此得出结论:古人的记载,都有确凿证据,并不是喜欢新奇的说法。 与海市蜃楼相仿的山气 这些年来,中国临海不少城市都出现过海市蜃楼现象,而在《山气》一文中,康熙帝提到这种现象因为早已记载在书上,所以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山峦上的“气”也是这样的。塞外与贝加尔湖一带在春、秋的时候,如果早晨行走于空旷之处,向远处遥望,就有像城廓楼台的、有像人物旌旗的、有像树木丛生鸟兽飞舞的景象出现。远看那些景象非常逼真;逼近去看则不见了。这都是山气“融结”成的,可以与海市蜃楼并传。 “南无”的意思 中国信佛教的人口中常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其中“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那“南无”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并不知晓。 康熙曾问过西域之人,得知那里以合掌稽首为“南无”,音读为“那摩”,所以在佛教经典中凡是诸佛号前都有“南无”二字,就像说“稽首某佛”那样。康熙由此还联想到,宋元时期给僧侣的柬帖,都在最后写上“弟子某和南”。“和南”为“顿首”,就像“南无”为“稽首”一样。 《康熙读书像》局部。(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诗文以命意为上 在《诗文以命意为上》一篇中,康熙认为诗文最为重要的是有“意”,然后才抒发为文辞,而形成歌咏,才能自然地超出众人之上,令人阅读后回味无穷。古来名人写书,都说得浅近,但意义深远,千年之后读来,犹如看见作者的思想活动,听到他的言谈笑语。这都是凭借正心诚意取胜,而不是光用华丽文辞取胜的。 换言之,在康熙看来,能够传世和流传广泛的诗文一定要有思想,而单纯依靠华丽辞藻铺就的,是很难传于后世的。 结语 从上述举的几个例子不难看出,康熙对于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并在政务繁忙之余,尽可能地对各种“偏门杂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而他探究的结果,不仅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知识,而且还以真知灼见为后人认识世间的真相打开了一扇窗。 参考资料: 康熙:《几睱格物编》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苏珊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