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 恩怨情仇仍未了 世间已无梁...

恩怨情仇仍未了 世间已无梁羽生

569
煙雲吹散尚留痕:梁羽生(希望之聲合成)

希望之声】(作者:江峰)号称300年来第一大魔头的乔北溟,淡淡地说道:

“你死在我的手上也是同样可惜,不过天下可惜之事很多,那也不必多说了。”

天下第一侠客张丹枫拔剑出鞘,微微点头:

“你这话说的倒也是,那就来吧。”

乔北溟将独脚铜人一摆,一招“犀牛望月”向外推出。张丹枫青冥宝剑在铜人上轻轻一点,只听得声如鸣钟击磬,铜屑纷飞。一缕极为阴寒之气瞬息间便传到了他的掌心,透过了他的手少阳经脉。

正是:自古正邪不两立,非关瑜亮并时生。

这场动人心魄的打斗场面,来自梁羽生的小说。这里面的张丹枫,正气凛然,武学造诣随着他德行的提高不断升华,是梁羽生武术体系中的宗师,也是梁羽生本人公开承认过他最喜欢的男主角。

1月22日,这一天是梁羽生的忌日。

今天咱们就说说梁羽生和武侠小说。

梁羽生老家在广西蒙山县,他原来的名字叫做陈文统。

这个梁羽生是后来在香港写武侠小说时候的笔名。别看广西蒙山那地方偏僻,他陈文统陈氏家族是个富裕人家,自己养猪养鸡,男耕女织,自有其乐。

陈文统外祖父是个晚清的举人,还在日本留过学,也属于有文化见过世面的人,在后来跟随李宗仁打仗的时候负伤了,干不下去当不了官了,回家乡归隐。他就成了陈文统 (后来的梁羽生) 小时候文化营养的来源。什么作个对子,填个词,下围棋呀,在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旧学”功底。

在后来的武侠这个创作当中,尽管他笔下的人物和情节比这个金庸稍逊一筹,但是他言辞优美,穿插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历史典故,字里行间保持着传统文人的姿态。

说这个写武侠小说,光是底子好还不行,照武侠小说的路子,梁羽生还需要高人指点,需要武功秘籍。

1944年,机会来了,那年日军入侵广西,城里人就往乡下避难,梁羽生当时乡下家里有猪有鸡,家道殷实,所以很多学者来到蒙山就住他们家里了。里面就有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国学家饶宗颐。

那可是国难当头的时候,学者们一家子来到了梁羽生家里,受到了照顾、庇荫,自然是知恩图报,一看,这小子好学、根底好,对我们还孝敬。那行,把本事都给了他吧。

特别是简又文,把行囊中有一本《白沙子全集》给了梁羽生。这白沙子就是广东南海人,给了他以后,跟他说:

“小伙子,少念那些颓废糜烂的诗词,多读修身养性之学,这对一辈子都好。”

嶺南大學舊址:今天中山大學內的馬應彪招待室,現爲嶺南(大學)學院中的博雅學院。(AlexHe34 /維基)

转过年,1945年,日本投降了。梁羽生跟着简又文的一家迁往广州,入读岭南大学。这个岭南大学是美国南方长老基督会办的一个教会大学,当时在南方非常有名。

读书期间梁羽生接受了左翼思想,还搞了一台讽刺国民政府的演出,说盼望共军早日打过长江来。结果被国民党通缉,当时的代总统正好是来自广西的李宗仁,所以梁羽生也回不了广西老家了。

于是进入香港,来到《大公报》还有《新晚报》工作,最早交给他的活是做一些外文的新闻稿的翻译工作。这主考官就是查良镛,也就是后来的金庸。

金庸(user:S19991002/維基)

这两个中国武侠小说的巨匠,就这个机缘相会了。

《大公报》长期以来一直是香港左派报纸的龙头老大,《新晚报》是《大公报》的一个子报,它们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

当年年底,梁羽生就由这个编辑组调到了副刊科。

干嘛呢?任副刊编辑。

这个副刊是干什么的?一个是文艺综合,还有就是学习版面。

这学习版面就是什么呢?普及马列主义、普及毛泽东思想,干这个用的。

那是什么原因让梁羽生从一个要去普及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编辑,变成了一个武侠小说的作者的?

话要回到1954年,当时在澳门华人领袖何贤组织下,搞了一场武术界的擂台赛,非常有名。

何贤何许人呢?他被叫做澳门的影子总统,最早他还是国民党澳门支部的副书记,是国民党人,后来因为去营救澳门的赌王。

后来不是朝鲜战争打起来了吗?很多在海外的商人都捐款,就这么个缘故靠近了共产党。后来进入了中共政协常委。

澳门政权移交后的第一任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叫何厚铧,大家记得吗?他就是何贤的第五个儿子。

咱们就顺便这么一段话带出来,帮着大家理解华人在海外不容易,在港澳、在海外,不是人们简单地想的左-右、国-共,不是这么简单之分。

半个世纪的风雨,个人命运总是随着家国兴亡而沉浮。

咱们回过头来说那场擂台赛,那是太极掌门人和白鹤派掌门人之间的比武,当时港澳两地都在翘首以盼,从港督到街头百姓议论的焦点都是这个。

你说到底谁厉害呀?大家都翘着脖子、扬着脖子等着这个结果。好多香港人都不怕颠簸,坐船大老远的来澳门,来看比赛。

结果,比赛就进行了几分钟“咣”地一拳,一个掌门人鼻子流血了。裁判一看,不能打了,不能打了,比赛就结束了。

可是香港市民没过瘾呢,《新晚报》在比武的第二天就预告说要刊登武侠小说,来继续让读者过瘾,

可是谁来写呢?社长四周一琢磨,一看:

“陈文统,你平时那么爱吹水。”广东话说吹水,就是说喜欢吹牛。

“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吧。”

平时是一两个人对着一两个人吹水,现在要对这几十万人吹水。陈文统肯定乐意呀,他就起了个笔名,叫做“梁羽生”。

第一个段子就是《龙虎斗京华》开始连载了。没想到这报纸一出街呀,卖光了。第二集一出来,又被抢光了。

就这样欲罢不能,这一写一吹水就是30年。梁羽生也就成了新派武侠创作的鼻祖。

就连当年的给他考英文的那个查良镛一看:

“哟喝,这行当不错。”也跟着来写了。“啪,啪”两下子,“哈,哈”两喊声,也来那么个连载《书剑恩仇录》,改名金庸。

梁羽生出名不是偶然的,因为他擅长在不被人认为是正统的武侠小说当中掺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他打小的那些积累都用上了,文学、历史、作对、诗词都用上了,迎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

这一下子,读者就来劲了,不光是刀光剑影,有历史,有文化,好看多了。

武侠小说其实很早就有了。但是从1949年之后就像一条长流突然被堵住了,不能够在中国大陆出版了,一直到了80年代初才稍见松动。

从香港继承了武侠小说这个传统,一直到了8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这是一个很长的一个历史过程了。

在1980年那年,广东人民出版社第一次出版了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之后,广州《羊城晚报》连载了《七剑下天山》。

当时那个场景可有意思啦,这年轻人是挑灯夜战,在被子里读《云海玉弓缘》,白天懵着眼睛出来了,一个手还捧着梁羽生的书,另一个手比着这个“大须弥掌”。

连胸前挂的那个开门的钥匙也有名,起个暗器的名字,叫做“天山神芒”!你说没带钥匙“来来来来,用我的天山神芒给你打开。”

这个政治运动逼迫传统文化淡出了人们生活几十年,却因为几本武侠小说而在人们心中苏醒了。紧接那就是整个华夏大地,贯穿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的气功热。

什么练功、打坐、修炼,实际上都不是简单的说就练了身手、练了腿脚,那是人们追求真理、追求梦想、追求自由的人性被激发出来了。

而梁羽生自己呢?他也经历着思想的变化。中共建政早期镇反运动当中,梁羽生的父亲被当作恶霸汉奸给抓起来了。不就因为他家道丰实,收留了很多国学家吗?后来说他是个汉奸。

当年曾得了陈家恩惠的简又文,帮着花钱去广西疏通关系,没用。

最终梁羽生的父亲和二哥难逃运动的疯狂,被当地的民兵给枪杀了。

左派思想浓厚的梁羽生开始思考这个社会之恶。另外一位武侠大家金庸,也有着类似的苦难经历。

梁羽生《七剑下天山》当中说:

“生死茫茫,侠骨柔情埋瀚海;恩仇了了,英雄儿女隐天山。”

这或许有更多的内涵。梁羽生描写的那个慧明禅师,还有白发魔女这些绝世高手,都在哪住?在天山上住。卓一航(武当派紫阳真人之高徒)还在慕士塔格峰还找到了优昙婆罗花。

2016年11月初,韓國青瓦臺總統府前旅遊景點的一棵松樹上開了3-4處優曇婆羅花。(全景林/大紀元)

这可不是当年的陈文统、后来的梁羽生吹水啊,顺手这么一写,这是上一次人类文明的繁盛之地呀,是先人躲过大洪水的历史见证指之地呀,天山。

看来不是什么简单的斧钺钩叉、拳脚之间的功夫吸引着中国人,那内心的唤醒和颤动,那对古老文明复苏的期盼,才是武侠文学昌盛起来的真正原因。

旧梦依稀记不真

烟云吹散尚留痕

恩怨情仇仍未了

世间已无梁羽生

文章来自—【江峰时刻-历史上的今天】
(希望之声版权所有,未经希望之声书面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康慧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