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红楼才女:慕雅女香菱学诗

红楼才女:慕雅女香菱学诗

456
清代孙温绘制《红楼梦》图画(公有领域)

文采精华的灵秀女儿遇到巧夺天工的大观园,便在红尘游历中留下最美的生活片段。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她们的一举一动融入这片花鸟草木的小天地中,化作情景交融的画卷。不进大观园,不知人间华美如斯;不遇红楼女儿,不解韶光灿烂为谁?

除了常住的几位小姐、侍女外,还有一位似主非主、似婢非婢的女子,也曾在大观园客居小住,留下一段令人惊艳的诗笔。她就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金钗——甄英莲。寓意为“真应怜”的她,是薄命司中又一位奇女子。她黯淡的身世中,依然浮动着几许珠华之光,洞见她默默隐忍、却又灵秀脱俗的灵魂。

正式进入园子前,英莲已更名“香菱”,童年旧事都忘了大半,只一心在宝钗家中尽心服侍。唯有眉间一点胭脂记和姣好的容颜,依稀是那粉妆玉琢的可喜模样。直到丈夫薛蟠离家远行,她才有了伴随宝钗进入大观园的契机,得偿暂离苦海、走近雅贤的心愿。

香菱童年遭遇骨肉离散,又在薛府没有太多机会读书作文,然她毕竟出身乡宦世家,母亲贤淑明礼,父亲甄士隐更是善于赋诗的神仙一流人物。坎坷的身世无法掩埋香菱的先天禀赋,当她走进汇集人间奇女子的大观园时,内心深处一点灵慧也被启发,她见贤思齐,渴望园中少女清雅脱俗的气质。这些女子,以钗、黛、湘三人为上,其才华又以诗词为最。香菱慕风雅而欲学诗,亦是水到渠成之事。

既要学诗,自然要寻一位明师,大观园里诗才最高者莫过于黛玉和宝钗。只见香菱甫进园子,便央着宝钗学诗,却被婉拒。宝钗不愿教,只因她怀才而不重才,想来也难以体会诗歌在香菱心中的分量。况且,宝钗也不希望她为了作诗荒废女红等本职。香菱亦是聪明伶俐,遂舍宝钗而求黛玉。

黛玉身子弱,心思敏感,喜散不喜聚,正是那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之人。谁知她听了香菱的来意,便欣然允诺,郑重其事地当起师父来:“既要学做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这便是黛玉外冷内热又天真无私的真性情了,园里姐妹众多,可是在诗歌方面,能与她倾心交流的又有几人?她固然孤标傲世,更感慨知音难觅,得遇香菱这样慧根与灵气兼具的妙女子,她岂有拒绝之理?

一个是出口成章的女诗翁,一个是前尘尽忘的可怜丫头。在黛玉面前,香菱自然是加倍恭谦,又担心自己资质浅陋给稀世才女带来麻烦,故陪着小心说:“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为师,你可不许烦腻的。”

闲谈间,黛玉已开始传道授业,用浅显的语言概括诗歌特点,以此建立其信心。她谈的诗歌是律诗一种,认为诗不过是起承转合;中间两副对子,平对仄,虚对实;若有了奇句,亦可不受对仗束缚。因此,黛玉只轻松地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香菱即刻领悟,她平时偷空看诗也有些朦胧心得,经黛玉点拨,才知这正是作诗之法。

黛玉进一步阐释,作诗最重要的是立意,词句终究是末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都不必修饰,即“不以词害意”。

见黛玉如此用心,香菱也敞开心扉,忍不住将偏爱的陆游诗歌娓娓道来。黛玉听罢,便知这是初学者易犯的失误,遂阻止她,不可掉入此等浅近格局,无法掌握诗歌的真义。至此,她大概了解香菱对诗歌的掌握程度,提出具体可行的学诗之法。

香菱学诗的第一步,是心诚意坚,找到最好的老师;而黛玉教诗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且看黛玉的学诗之法:先读王维的一百首五言律,其次是杜甫的一百二十首七言律,次之是李白的一二百首七言绝句;有了三家诗的底子,再把魏晋时陶渊明等人的作品看一看。黛玉极有信心,不出一年功夫,聪明伶俐的香菱也可成为诗翁了。喜得香菱急忙求取诗稿。黛玉又告诉她,仔细研读书中做标记的诗作。

是夜,香菱抛开诸事,亦不理会宝钗的催促,只一心在灯下读诗。

黛玉教诗,恰是遵循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理念,启发香菱主动学习,体悟作诗的秘诀。而寻找的方式看似简单速成,却真是切实可行的大道,即使对今人作古诗也有莫大助益。君不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借鉴、积累、超越,恰是学习各项技艺的不二宗旨。难怪黛玉笑说做诗不值得去学,非虚言也!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王维、杜甫、李白更是唐朝成就最高的大家。“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诗对后世文人来说,就是诗歌的正宗。黛玉引导香菱走的是学诗正道,凡所领悟,俱为诗家要义,无论天资如何,绝不会坠入歧途。

具体作品的甄选,黛玉也颇费一番苦心,王维五律,杜甫七律,李白七绝,都是作者最擅长、艺术成就最高的体裁。

王维善作画,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句浅近有余韵,便于初学者尽快掌握诗歌意象;他一生修禅,作诗往往能超然物外,以“无我之境”描摹山水花鸟,意境开阔玄远,读者不会囿于某种情境,自我创作时更加自由。

杜甫号称“语不惊人死不休”,讲究炼字炼句,格律极尽工巧之能;情感沉郁,兼备豪逸、清丽等多种风格。这比王诗又进了一层,学诗者懂得了营造意境之后,便开始学着锤炼字词,投入情感,把诗歌变成抒情言志的媒介。

“诗仙”李白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成就,俊逸的才思、高妙的想像,成为后世难以模仿的经典佳作。王诗、杜诗的高度,或可通过自我努力而企及,然而若想习得李诗的精髓,但凭个人悟性而为,成事在天了。

黛玉善教,香菱苦学,是《红楼梦》主线故事之外的戏笔,也是曹公个人诗歌观点的表达。他或是想经由这段故事告诉世人,虽然艺无止境,诗歌亦可速成。不知后世可有闲人雅士,按照黛玉的法子做成诗?

作者:柳笛
(转自 大纪元)
责任编辑:康慧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