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韩信忍「胯下之辱」,世人可...

韩信忍「胯下之辱」,世人可知让他受辱的屠户少年最后怎么样了?

724
韩信受「胯下之辱」(图片来源:维基)

希望之声2020年6月8日】(本台记者吴永健综合报导)楚汉争霸真正的主角不是项羽、刘邦,而是兵法与谋略都无人能及的一位大将军。

韩信(公元前230年-前196年),西汉开国名将,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他身兼「王侯将相」之才,被楚汉人评价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韩信在中国历史上以其卓绝的用兵才能著称,后世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也被称为「兵仙」、「战神」。

中华历史浩瀚悠久,风流人物数不胜数,也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而成语则是这些人物和故事最凝练的写真。在众多历史人物中,与汉朝开国名将韩信相关的成语典故最多。胯下之辱、独当一面、多多益善等数十个成语典故,就出自他的故事。这些成语呈现部份韩信的传奇一生。

胯下之辱

关于「胯下之辱」这个故事,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详细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图片来源:维基)

韩信少年时虽是没落王孙子弟,但自小勤学兵法韬略,胸怀大志,少年时有一次走在街上,有个屠户少年见他落魄,却身形魁伟,腰挎宝剑,便拦街挑衅道:「你果有胆量,就来杀我啊;没胆子杀我的话,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吧。」韩信端详了他片刻,就真的从他的胯下钻过去了。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韩信由受胯下之辱到被拜为大将军、率领汉军暗渡陈仓、收复关中、拿下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最后灭楚兴汉。如果说他怯懦其实是说不过去的。

苏东坡在《留侯论》中写到:「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有长远目标和志向的韩信,不会为眼前的小事鲁莽行事,其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韩信是一个有着大忍之心的人、能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人。

屠户少年 被封中尉

西汉建立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定都下邳,老家淮阴也在自己的辖地。昔日走街串巷的穷小子,今日成统辖一方的大王侯。韩信荣归故里,自然是要对有恩之人感谢一番。

韩信到封地后,对于时常周济他的漂母,直接赏赐千金。

颐和园长廊彩绘,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图片来源“维基/Shizhao)

而对于昔日羞辱他的屠户少年,《资治通鉴》这样记载:

召辱己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此。

韩信非但没有责打屠夫,反而将其召入王宫,做了护军卫。之所以这样做,韩信说,「这是位壮士。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对于韩信的做法,世人多是称赞誉满之词。

功高震主 鸟尽弓藏

韩信有近乎神明的才学,有得天下的实力和声望,却没有追名逐利的野心。楚汉僵持的时候,有人劝韩信:你功劳太大了,将来皇帝难免猜忌你,不如就此自立为王,三分天下。韩信却念刘邦知遇之恩,不肯背叛。

刘邦当皇帝,后为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是「齐王」的韩信封为「楚王」,然后又趁有人诬告韩信「谋反」,再将韩信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皇后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杀死。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韩信于公元前196年身首异处。韩信发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韩信死时只有33岁。

韩信的志向是平定天下,为天下苍生的福祉而战,并不在意天下的主人是谁。他的选择,让他的名字“信”,有着超越个人得失的宏远境界,生死为轻,信义为重。

(本篇文章和图片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责任编辑:美莲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