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传统文化 过了小年过大年,老传统不能... 文化沙龙传统文化專項专题最新文章 过了小年过大年,老传统不能忘,过年习俗有哪些 2019-01-30 887 Share WhatsAppLINETwitterFacebookTelegramLinkedin 过大年期间的传统习俗。(图片来源:希望之声合成) 从小年开始,就进入了过大年的倒计时。这段期间老祖宗可是留下了很多的习俗讲究,这些大家了解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过年期间的传统习俗吧! 过年期间的传统习俗。(图片来源:希望之声合成)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还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名曰“祭灶火烧”,或者备灶糖,灶王爷要在这个时间上天,去向天皇人帝汇报工作。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人们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除旧迎新不可不做哦。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明年会有好事情降临的。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 传说,天帝玉皇会在阴历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炖大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并且各地有“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之说,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 民谣中有“腊月二十七,杀只鸡”的说法,为什么要在二十七杀鸡呢?这其实是谐音,“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另外,因为老理讲究初一不能动刀,所以,这些东西当然也就要提前准备好了。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这天要贴窗花了啊。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的说法,是说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 “贴花花”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贴花花”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图片来源:希望之声合成)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俗称“小除夕”,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且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腊月为小月,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最后一天。那么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南方新年有吃馄饨的习俗,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正月初一,拜年、放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压住邪祟。 正月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图片来源:希望之声合成)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正月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正月初三, 赤狗日 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贫的意思,所以中国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会冲犯赤狗,带来贫穷。 正月初四,送神早,接神迟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过去有个说法,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因此也不宜远出,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正月初五,接财神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 “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 ,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好啦,了解完这些传统的过年习俗,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提前拜年啦!祝大家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本篇文章和图片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