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 【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武昌...

【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武昌起义

604
图为湖北军政府(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时间: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年)
地点:湖北省武昌市

四川保路风潮作为导火线

1911年5月,清朝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占9位,其中有7位是皇族,而汉族只有4位,被时人讥为皇族内阁。此事引发立宪派和一些知识青年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有部分青年参加了革命党。为巩固政权,清朝政府积极争取外国的支持,于是将已属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路权收归国有,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伺机向英、德、法、每四国银行团借债修路,川汉铁为抵押品之一,此事传开,引起广大民众反弹,掀起了保路运动,尤以四川最为激烈。四川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众。清政府开始调派四川及湖北军队,前往四川镇压。由于清朝军队移调,因此给湖北武汉一带准备起义的革命党人一个大好机会。

武昌起义 各省响应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发爆炸,起义的文告及革命党人名册都被搜去,湖广总督瑞澄下令抓捕革命党人,情况危急。革命党原本决定于10月9日晚上12时发动起义,但城内戒备森严,革命党人彼此无法取得联系,因此计划流产。到了10月10日,武昌城里满城流言,人心惶惶。革命党人熊秉坤首先发难,打出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武昌起义于是全面展开。革命党以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成功的攻取楚望台军械所,得到数万支步枪、数十门大炮、数十万发子弹,这些军械为武昌起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武昌起义中的起义军炮兵。(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与此同时,驻守武昌城外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起义,一起向楚望台汇集。武昌城内、城外各路革命党人也闻讯纷纷赶来,加入起义,总计约三千多人。之后,革命党人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第八镇司令部。由于缺乏有力的指挥与统筹,再加上兵源不足,革命党遭受挫败。后来,革命党再次发动攻势,终于能够冲破敌人防线,大炮轰击取得优势。

清朝湖广总督瑞澄见势不妙,毁损督署后墙,坐船从长江遁走,只剩第八镇统制张彪艰苦奋战。革命党人经过辛苦的攻战之后,终于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掌控了整个武昌的局势。

大清结束 中华民国诞生

孫中山立像,位于武漢纪念武昌起義的“首义廣場”。背后是武昌起義次日建立的中華民国軍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該建筑原為湖北咨议局,建于1900年,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其他地方的革命党人,知道武昌成功之后,纷纷效尤。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10月12日也成功攻取汉阳和汉口。革命党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的军政府马上成立,推黎元洪为都督,并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且号召中国各省起来响应推翻满清。短短两个月内,广东、湖南等十三个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朝政府,宣布独立,满清王朝大势已去。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诞生,孙中山先生被推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朝在溥仪皇帝退位之后,正式宣告结束。

 

(转自大纪元)
作者:梁清
责任编辑:李娜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