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 东德国防部长之选择给中共军...

东德国防部长之选择给中共军方的启示

414
高智晟在新书披露,中共军队内设维稳办,维稳办官员作为变态被基层官兵称作“阉狗”,屡遭殴打。图为,2016年2月19日,武警北京总队的武警官兵在进行理论测试。(图片来源:大纪元资料室)

目前,中共在面临着来自美国在贸易、科技、人权、军事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以及如何应对香港民众抗议、提振国内经济等棘手问题上,基本是束手无策,所采取的方式也是在加速其死亡的进程。而且,“天灭中共”的天象亦一再彰显。可以说,中共正处于其垮台的前夜。由此,人们开始思考,中共军方高层或许也在思考,当那一天到来时,中共豢养多年的军队,是否还会与三十年前镇压学生那样凶残?而凶残过后将背负怎样的人生枷锁,是否也曾想过?

近日,海外有媒体刊登了2001年异见作家周勍对东德最后一任国防部长的采访记录,从中或许可以带给中共军方高层某些启示。

这位最后一任国防部长名叫特奥多尔•霍夫曼(Theodor Hoffmann),1935年2月27日生于德国古斯泰维尔的一个农业工人家庭,1952年参加东德人民军海军,先后担任舰队参谋长、司令、海军副参谋长、副司令、司令,上将军衔,1989年11月18日出任东德政府的最后一任军职国防部长,1990年4月起任国家人民军总司令。在两德统一的前三天,即1990年9月30日退出现役。退役后为前东德一家小公司工作,负责开拓俄罗斯市场。

霍夫曼在两德统一过程中最大的贡献是:未动一枪一弹,将当时华约各国中武器装备最精良的一支军队,即东德100万人民军,下令解散,并使之和平融入西德联邦军队组成的德国国防军。此外,东德人在莱比锡大游行时,他还曾下令禁止士兵携带武器,在东德人冲向柏林墙时,他没有下达让边防士兵开枪的命令。

为何会做出如此选择?霍夫曼讲述了当年的历史背景。当时几乎所有的华约缔约国都处于深刻危机中,东德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两德必须统一,而且是在和平不流血的情况下实现统一,并设想建立一个条约共同体。其第一步就是建立两德间的邦联。但是在1990年3月的选举之后,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失去了民众的信任,这一进程就以意想不到的步骤开始了,而且东德领导人能施加的影响很小。

当时,东德人喊出了“永远不要社会主义”、“我们是一个民族”等口号,而“永远不要社会主义”的潜台词就是需要资本主义的统一的德国政府。在霍夫曼看来,之所以出现这一结果,首要原因肯定是因为东德人缺乏民主与自由,当每个个体日甚一日地感觉到这种缺憾时,社会就将趋于瘫痪。

更为关键的是,当党和国家领导人距离人民越来越远时,当他们对现实和公民的需求越来越淡漠,甚至极其荒唐地背离社会科学基本原理一意孤行时,当他们的统治越来越具有专横、武断、强制的色彩时,只需要在火药桶内投入区区一个火星,便可以引发广大东德民众的公愤。这一场景发生于1989年的夏秋之际。彼时,东德民众外逃浪潮四起,数万人为争取社会变革而和平示威。

基于时代这样的背景,霍夫曼认为,军队是人民的一部分,军人的情绪和人民的呼声没有什么不同。而且当时军队中的将士都决定尊重并服从人民的意愿。他作为国防部长的任务,就是让军队在和平的前提下融入两德统一之中。事后,他在和原东德领导人一块儿聊天时,常常会问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是否有更好的选择,大家的回答是一致的:没有,根本再无别的选择。这就是说,在当时,德国的统一进程不可避免。

迄今为止,霍夫曼对当年的决定并不后悔,“我们对原东德人民负有责任,我们也完成了这一责任。”“我们是为了未来才直面过去曾犯过的错误。”

在霍夫曼看来,军队不可能也不愿意违背人民的意愿,军队也不应是党和国家领导层对付内部矛盾、维持自身统治的工具。

对于隔断东西德的柏林墙,霍夫曼认为这对东德来说并不是强大的标志,而是比较弱小的标志,因为如果这个国家情况很好,人民就不会外逃。当1989年他看到柏林墙打开时人民欢天喜地的情形,他就开始问自己:这堵墙究竟对我们有什么用处?这堵墙只给人民带来了痛苦。

作为既得利益者,霍夫曼是否会后悔失去的一切?面对这样的问题,霍夫曼表示,如果东德不解体,自己很有可能在海军司令的职位上退休。他个人会生活得更好,不过他坦言,现在丰富的生活用品在东德时用他的退休金很难买到,因为物资短缺,很多东西用钱根本买不到的,他也很难像现在这样自由出国旅行。

霍夫曼的经历和选择,对于当今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共军方高层或许有所启迪?如果他们考虑未来。那就是,此时专横、武断、干尽坏事的中共已经是天怨人怒,走向解体是大概率事件。当有一天中国人再次走上街头抗议时,中共军方将面临两个选择,即助纣为虐还是顺应民意。霍夫曼说得好,军队不可能也不能违背人民的意愿,军队也不应是党和国家领导层对付内部矛盾、维持自身统治的工具。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所有逆天而行者都终将被历史淘汰,霍夫曼的决定也是在告诉后来者,顺应天意才可以获得真正精神上的自由。

 

 

作者:杨宁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美莲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