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典故新解】坐井观天——古...

【典故新解】坐井观天——古人观天象

404
周公测景台(图片来源:Halazhang/维基百科)

说到“坐井观天”,人们便会想到庄子寓言中那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不知道大海之浩瀚、天地之高远,却沾沾自喜。现在多用来讽刺目光狭隘、自以为是的人。其实坐井观天还有一个传说,讲的是古人观测天文的故事。

古时有个杞国人,白日看风云,夜晚观星象,长年不辍。一个冬夜,杞人去地窖拿菜,爬出菜窖的瞬间,看见天上的星星被菜窖口分成一个个固定的圆圈。于是他在高地上挖井,根据不同的井深(就像调节望远镜直筒长度一样), 把天空划分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因为聚焦,看到的星象更清楚。他长期坐在井里观测天象,掌握了星象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规律。 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流传,后人嘲笑杞人坐井观天、目光短浅,却忘记了他坐井是为了观测天象。

北京古观象台的圭表。(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古人通过局部的视野来观察天文,也是有案可稽的。三千多年前,周公姬旦在阳城(今登封东南告成镇)建立了周公测景(影)台,所用仪器叫“圭表”。 表是石柱,圭是与表相连的座子,太阳照射表的影子落在圭上。 利用土圭观测日影,就能比较准确地测定二至二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测定出太阳年(回归年)的长度,验证四时,制定历法。 在周初分封诸侯国时,周公还根据各地夏至时的日影长度,来确定“诸侯受封土地的疆界”。

还有更早的,距今四千七百年前的陶寺古观象祭祀台遗址,有13根柱子、12道观测缝。 从第二个观测缝可以看到日出为冬至日;从第七个观测缝看到日出为春、秋分;从第十二个观测缝可看到日出为夏至日……12道观测缝,能掌握24节气的变化规律。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古人通过坐井、日影、狭缝等简单可行的方法来观察深奥的天象,以小见大,一叶见秋。过去的气候、天象变化对古人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古人非常注重观测天文,让人类的生活更接近于天道、天意。“人”恭立在“圭”表旁,便是“佳”字,越符合天意的人,越美好;“人”类“走”向天文台,用“圭”表观测天文,便是“進”字,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作者:俞元/周天鹰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苏珊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