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刺客讲侠义 不愿伤害忠厚正...

刺客讲侠义 不愿伤害忠厚正直之士

308
出现在春秋时期的中国的早期刺客,其行刺动机较为单纯,往往因感激委托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带有一些侠义精神,其中《史记》中刻画的以“士为知己者死”作信条的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最为有名。(图片来源:pixabay)

说到刺客,很多现代人脑中马上浮现的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冷面杀手。其实,出现在春秋时期的中国的早期刺客,其行刺动机较为单纯,往往因感激委托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带有一些侠义精神,其中《史记》中刻画的以“士为知己者死”作信条的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最为有名。秦朝之后的刺客,虽然行刺动机多了金钱、名声、仇恨、政治等因素,但仍有一些刺客保持着侠义精神。

刺客宁可自杀也不愿杀忠臣

鉏鸒(音chúyù)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力士。赵盾是晋国的大夫,主掌国事。晋灵公即位后,荒淫无道,天下不满。赵盾多次进谏,要求其改正,但晋灵公不但不听,还和大夫屠岸贾商量,决定派鉏鸒前去刺杀赵盾,理由是赵盾专权欺主。

于是鉏鸒在一个大清早潜入赵府,直接进了中门。他抬头一看,发现赵盾正穿着朝服端坐在堂上,垂绅正笏,等待上朝。鉏鸒于是退出门外感叹道:“恭敬如此,忠义之臣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他遂在府门外高呼道:“我是鉏鸒,宁违君命,不忍杀忠臣,我今自杀!恐有后来者,相国谨防之!”

说罢,鉏鸒向门前一株大槐树一头撞去,脑浆迸裂而死。他的呼声惊动了守门人,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叹息不已,吩咐暂将鉏鸒浅埋于槐树之侧。

赵盾多次进谏,要求其改正,但晋灵公不听。示意图。图为《帝鉴图说》之《德灭祥桑》描绘伊陟劝谏商中宗(局部)。(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袁盎为人厚道 刺客不忍下手

袁盎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大臣,为人忠厚正直,讲道义,敢于进谏。在汉文帝时任郎中。当时绛侯周勃为丞相,又因其在诛杀诸吕时立下大功,汉文帝将其视为社稷之臣,对其非常恭敬。这使得周勃甚为得意,对皇帝也常常摆脸色。袁盎则进谏说,周勃算不上社稷之臣,因为他在吕后时期,身为太尉却不能拨乱反正,在吕后死后,大臣结盟诛杀诸吕时,掌握兵权的周勃刚好是顺应时势平叛,只能称作“功臣”。每当在周勃脸上有对君主的骄傲神色时,陛下却谦退,这样毫无君臣之礼。

汉文帝接受了袁盎的进谏。周勃从此开始敬畏皇帝,但也怨恨上了袁盎,还骂他不该在朝廷上毁谤自己,但袁盎拒绝道歉。后来周勃被罢免,回到封地,因害怕被人暗害,整日披着铠甲,连见郡守和郡尉时也让家人拿着武器站在身旁。这导致他被指控谋反而被下狱,朝中只有袁盎为其说情,坚称其不可能造反。周勃出狱后,与袁盎成为挚友。

袁盎的耿直还体现在这样一件事上。汉文帝的妃子慎夫人很受宠,常和文帝、窦皇后同席而坐。一天,文帝、窦皇后、慎夫人在上林苑游玩,袁盎就把慎夫人的坐席往后拉,不让其与文帝、窦皇后坐在一起。慎夫人不悦,不肯就坐,文帝也很生气,离席而去。袁盎找了个机会对文帝说,皇后是主,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怎么能与主同席呢!还提醒他不要忘了高祖宠爱的戚夫人被吕太后虐杀的事情。慎夫人得知后恍然大悟,赐给袁盎金五十斤。

袁盎找了个机会对文帝说,皇后是主,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怎么能与主同席呢!还提醒他不要忘了高祖宠爱的戚夫人被吕太后虐杀的事情。图为《却坐图》。(图片来源:Cold Season/Wikimedia commons)

后来袁盎被外放为陇西都尉。在军中,他对士兵们爱护有加,大家都乐意为他效命。此后,他先调任为齐国国相,后又调到吴国为国相。吴王刘濞骄横已久,常有造反之心。

在朝廷时,袁盎和大臣晁错一向不和。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晁错弹劾袁盎曾接收吴王刘濞的金钱财物,景帝虽赦免了袁盎,但还是将其贬为庶人。

晁错死后,袁盎被重新启用,景帝派他出使至吴国,吴王刘濞想要留用他,不愿意背叛汉景帝的袁盎在一名军官的帮助下偷偷地跑了。这名军官曾私通其婢女,袁盎得知后,不仅没有处罚,还将婢女赏给了他。

七国之乱被平定后,袁盎被任命为楚国相国,不久因病辞官,但景帝仍常派人向他询问国家大事。在立储君的问题上,他因反对立梁王刘武遭到了他的记恨。梁王就派了一名刺客去刺杀袁盎。

刺客来到关中,打听袁盎的为人,众人都纷纷称赞他。刺客于是去见了袁盎,并告诉他:“我接受了梁王的钱来刺杀您,但了解到您为人忠厚,我不忍心刺杀您。不过以后还会有十几个刺客会来刺杀您,希望您做好防备。”

面对行义之士 刺客放弃暗杀

杜林,是东汉初期著名的古文经学家,因博学多闻被世人称之为“通儒”。最初,他在王莽新朝做过郡吏。新朝灭亡后,杜林与弟弟杜成及同郡人范逡、孟冀等携家人到河西地区避乱。

建武元年(公元25年),隗嚣重新占据了河西地区,开始广集人才。他素闻杜林才学品德出众,因此非常敬重,任用其为治书侍御史。后来,杜林因病辞官,打算返回故里。隗嚣劝阻无效,只好将其软禁,并以“师友之位”待之。杜林虽受制于隗嚣,但始终不失气节。

建武六年(公元30年),杜林的弟弟杜成病故,杜林这才获准持丧东归。但没过多久,隗嚣就后悔了,他知道一旦杜林离开,就不会再回来了,而以杜林的才能,若被他人重用,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他急派刺客杨贤追杀杜林。

杨贤追上杜林,看见他亲自推着轱辘车,推着弟弟的灵柩前行,乃叹道:“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此放弃暗杀,逃亡他地。

其后,杜林为光武帝刘秀重用,名倾朝廷。他去世后, 光武帝亲自为他送葬。

刺客深受感动 向刘备吐露实情

三国时期诸葛亮顺天命保的主公刘备,素以仁德闻名。刘备早年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因为多次建立功勋被封为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

在平原县时,刘备乐善好施,而且非常平易近人,任何人都可以和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这让他深得民心。不过,其所辖县中有一个叫刘平的人,不愿服从刘备的管理,也看不惯刘备,就雇了一个刺客去杀刘备。

刺客去见刘备时,刘备并不知情,依旧照常热情招待他。刺客深受感动,临行前告诉刘备,自己是来杀他的,但他决定放弃了。

结语

显然,上述四名刺客的身上都留有侠义精神,在他们看来,刺杀的对象绝不应该是忠义、忠厚、仁德之士,而他们的选择,也让历史上刺客这样冰冷的人物多了一些温暖的色彩。

参考资料:
《左传》
《史记》
《后汉书》
《三国志》
《魏书》
文/刘晓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苏珊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