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吃汤圆闹元宵 流传的习俗有...

吃汤圆闹元宵 流传的习俗有着美丽传说

1343
元宵节 花灯
每年元宵节,各种主题彩灯吸引了大批赏灯的游客。(宋祥龙/大纪元)

“逛灯会,猜灯谜,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佳节合家欢,大年小年全过了。”今天是元宵佳节,过了今天,一年一度的新年节庆活动就结束了。元宵节始于东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留下了不少传说和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

“元”是元月,即正月;“宵”为夜晚。正月十五是中国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为何要燃灯?民间有几个不同的传说。

一种说法是,汉明帝刘庄信奉佛教,而佛教盛传正月十五是参佛的吉日良辰。于是,他下令皇宫寺庙、民间百姓要在正月十五这天“点灯敬佛”。后来,这一礼仪逐渐演变为民间盛大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元宵节燃灯的习俗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 花灯
清代元宵节景象(公共领域)

元宵节“闹”什么

人们常说“闹”元宵,这是它与其它节日最大的不同之处。从正月十四开始,人们就举办元宵灯会,从白天一直到夜晚,踩高跷、跑旱船、舞龙舞狮,好不欢腾热闹。当然,赏花灯和猜灯谜更是不可少的:宫灯、纱灯、鱼灯、龙灯、鸭子灯、楼船灯、跑马灯、蒺藜灯;有动的,有静的,令人目不暇接。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 ,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到:“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当初,人们是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颜六色的彩灯上让人猜,故而称为“灯谜”。

元宵节 花灯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娱乐活动之一。(林伯东/大纪元)

历史上,元宵节庆祝时间有长有短。汉代时只有一天,唐代为三天,宋代是五天,明代则长至十天,从初八点灯一直到十七的夜里落灯。

为何要吃元宵

北方人吃“元宵”,南方人吃“汤圆”,只是制作方法不同,口感有差异。汤圆是包的,就像包饺子一样。而元宵则是“摇”的,预先把馅做好,切成丁,放在盛有生糯米粉的叵罗里摇,米粉一层层地裹在馅上最后成为又白又圆的元宵。因为汤圆滑软,现在很难在市面上看到传统的北方元宵了。

元宵节 花灯 汤圆
汤圆滑软可口,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北方传统的元宵。(大纪元资料室)

为何一种食品有两个名字呢?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汉武帝有个大臣叫东方朔,他足智多谋又很善良。一年冬天,他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看到有个宫女投井,慌忙将其拦住。原来,这个宫女叫元宵,自进宫后,再也无法与家人相见。每到年底更是思念父母和妹妹,觉得既然不能在双亲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非常同情她,就答应她帮她了愿。

一天,东方朔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卦摊。许多人向他问卜占卦。结果,每个人所占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间,长安城里人心慌慌。东方朔告诉大家:“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圣上想想办法。”说完,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百姓们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禀报皇上。

汉武帝看到偈语写的是:“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连忙叫来东方朔询问解救办法。东方朔想了想说: “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正月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皇上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可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 #

责任编辑:伊萍

大纪元法国新闻网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