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奕绘与顾太清经常邂逅于花园,互赠信物。奕绘以一句:“十分怜爱,带七分羞涩、三分犹豫。”写尽了才子佳人的初心与纠结。
按当时的皇家宗室规定,二人的结合绝无可能,这段刻骨铭心的爱与诗词唱和之姻缘,多年后,奕绘仍感叹:“旷劫因缘成眷属,半生词赋损精神。相看俱是梦中身
从诗词唱和到天促良缘
奕绘的祖父荣纯亲王永琪的正福晋是鄂尔泰第三子鄂弼之女,即西林春的堂姑。但奕绘的父亲绵亿并非荣纯亲王正福晋所生,而是荣亲王侧福晋所生。即便这样,荣王府与鄂家也算是老亲。
西林春之父鄂实峰与荣王府的关系一直未断,根本原因是两家都是文史世家,荣王府向来有注重学术的风气,鄂实峰一家都有学问,受到荣王府的敬重,荣王府从不避讳与鄂家来往。
荣王府的文化氛围甚是浓厚,府内包衣家奴都能吟诗作画,有的还很有成就。不仅如此,仆人也能辩识古董,帮助收集。曹操所建铜雀台的瓦砚,价值一万两银,世人不识货,认为是瓦砾粗糙,没人买,被荣王府家仆以一千缗钱换来。又有一家仆用55文钱购得《达摩渡江图》,立刻归献。
荣王府的格格们想请一位善诗词绘画的家庭教师,第一人选自然就想到了西林春,觉得她最适合。当时家住香山的西林春离太平湖(今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荣王府很远,一路颠簸相当疲劳,索性格格们就让西林春住在荣王府里了,不必每天往返。
22岁时西林春住进荣王府,奕绘与西林春同岁,因有亲戚关系,自然更亲近些。奕绘、妙华夫妇经常光顾格格们与西林春的诗社,大家一起诗词唱和,氛围愉悦。
一来二去,才子遇佳人,奕绘对西林春暗暗钦佩起来,渐渐心生爱慕,情愫难遣,竟有“算从头雨梦风怀,有情天亦老”般的感怀。夫人妙华也了解和欣赏西林春的文笔和人品,并不阻拦奕绘对西林春的追求。
王府上下人口众多,奕绘贝勒对西林春有意但也不敢公开表白,只能以诗传情。两人时常趁着无人时悄悄邂逅于花园,互赠信物,见人路过则赶紧躲避。
按照当时清朝皇家宗室规定,二人的结合绝无可能。王爷贝勒贝子纳妾只能在府内包衣中选,而西林觉罗氏是满洲大族,西林春又是罪人之后,更无法做奕绘的侧室。
冥思苦想,奕绘终于想出个办法。王府有位深得倚重的家人叫顾文星,奕绘想让西林春假冒顾氏之女,然后将她收为侧室。可是顾文星老成持重,规劝奕绘:娶罪臣之后,又假冒包衣姓氏,朝廷发现,这不是自毁前程吗?荣王府的亲人们也都一并规劝奕绘,让奕绘心灰意冷。
奕绘与西林春相恋,遭到王府上下的反对,西林春在王府待不下去了,只得回香山家中避嫌。饱尝别离之苦的奕绘“相思寤寐,梦为蝴蝶相聚”,恐怕以后只能在梦中化作蝴蝶相见了。
也是天促良缘,不久顾文星因病故去,其做二等护卫的儿子爽快答应了奕绘的请求。奕绘立即以顾文星之女顾太清为名把西林春呈报给宗人府。道光四年,二人均为26岁,喜结良缘。太清是西林春为自己起的名字,此后西林春改名为顾太清。
奕绘与太清从相识到成婚,历经数年,眼见无望,又峰回路转,几经波折,方成眷属,这与奕绘对太清迎娶之心坚决很有关系。多年后,奕绘仍感叹,称他与西林春的姻缘是“旷劫”。
夫人妙华的早逝
太清嫁给奕绘时,荣王府长辈中只有奕绘的生母王佳氏健在,妙华夫人已生育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婚后奕绘、太清感情甚笃,太清尽力处理好家庭关系,对太夫人尽心侍候,对正室妙华夫人也一片真诚,处处尊重,两人结下很深的情谊。
道光六年,太清陪太夫人和妙华夫人游西山诸寺,太清作诗云:“晚晴碧涧添新水,归路回看暮霭平。”表达了女诗人在一团和气的大家庭中生活的愉快心情。
然而妙华夫人的第二个儿子未满周岁即夭折了,这对妙华打击很大,渐渐一病不起。妙华患病期间,奕绘奉皇命出外守护东陵,因挂念夫人病情,奕绘令家中小厮每五日报一次夫人病况起伏,“安得生两翼,飞去坠汝旁”,是那时奕绘心态的真实写照。
妙华33岁时还是不幸早逝了。得知夫人离世,奕绘连日赶回奔丧,悲痛至极,以诗哭祭。太清多年后仍作诗思念妙华,“八载音容常恋慕,今朝涕泪更纵横”,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道法自然的慕仙生活
妙华夫人离世后,太清如同正室夫人一样处理家中事务。奕绘与太清相守,再未续妻纳妾,始终如一,直至奕绘40岁病故,这在皇室中非常少有。
太清与奕绘酷爱策马出游,二人郊游的路线中,白云观是重点,可见两人对道教颇为倾心。他们各有道号,自称道人,遍读道家典籍。奕绘曾诗赠太清:“道在一心清净得,学从万卷会通来。”
太清夫妇与白云观道士张教智多有来往,张教智仙逝后,太清专作挽词:“道高德重,宝策丹书亲奉。一朝归去,御万里长风相送。”词之意境,了无伤苦,已然超脱生死。
全真道士黄云谷为二人绘有道装像,奕绘为太清道装像题词曰:“野鹤闲云无挂碍,生与死,不相干。”表达二人淡泊人生、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太清夫妇都创作了大量具有道家色彩的诗词,他们有时探讨人生、谈经论道直至深夜。奕绘37岁辞官后,二人更是潜心悟道。从太清作的词中,可以看出他两人在求道上已有很深的理悟:“世人莫恋花香好,花到香浓是谢时”、“理无穷,事无终,实则能鸣,虚则能容。”
(待续)
作者:武明月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美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