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北宋时期,王迥遇仙一事,盛传大宋天下,传到了皇宫,引起了宋仁宗的注意。仁宗在位时,他的三个皇子接连夭折。为保大宋社稷根本,包拯、韩琦等大臣劝谏仁宗,过继宗室子弟,立为东宫太子。仁宗密托宰相晏殊,就立皇储一事邀请了王迥之父,以探天机……
宋仁宗时期(1010年-1063年),众人都在津津乐道一件事,就是朝中大臣王璐的儿子王迥(字子高)遇到了女仙周瑶英一事。
王迥成为苏轼(苏东坡)的姻亲后,苏轼曾于元丰三年(1080年)三月,问他游仙一事,他证实确有此事。为此苏轼写了一首长篇诗词《芙蓉城(并叙)》,记载了王迥与仙人畅游芙蓉城的经历。
对于此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尽管如此,这件事还是传遍了天下,传到了仁宗皇帝的耳中。
当时,仁宗后宫嫔妃生下的儿子,都难以长成。在仁宗的十六个子女中,只有三个是皇子,却先后夭折了,眼看着大宋江山后继无人。众臣都为仁宗着急。
贤相言孤寒 包拯谏仁宗
张知白(?-1028年)是仁宗时的贤相,在朝中他以敢于直言进谏闻名。
有一天,宋仁宗和张知白议事。此时的张知白年事已高,双鬓斑白。宋仁宗是一位仁君,向来体恤大臣,于是安慰他说:“卿孤寒,凡言照管!”意思是说,张爱卿,你年龄大了,生活孤独苦寒,要注意保重身体,有什么需求就和朕说,朕尽量满足你。
作为臣子,能遇到这样体恤臣下的皇帝,简直太好了。但张知白心系国家,此时想的是其它事。他拜谢仁宗皇帝,说:“臣不孤寒,陛下才孤寒。”仁宗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这么说。
张知白说:“臣家有妻孥,外有亲戚,陛下惟昭阳二人而已,岂非孤寒?”张知白说,自己的家中有妻子儿女,外面还有亲戚朋友,所以他一点都不感到孤寒。而陛下只有后宫的几个嫔妃,连个继承人也没有,相比之下,难道不孤寒吗?
宋仁宗宽厚仁慈,听罢这番话,什么话都没有说。回到后宫,曹皇后见仁宗郁郁寡欢,于是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仁宗就把臣子的话告诉了她。曹皇后听了心中大恸,哭了起来,仁宗也跟着落下了眼泪。
仁宗膝下无子,东宫太子位一直悬而不决,“包青天”包拯也为此忧心。一天,他对仁宗说:“太子的位置空缺很久了,天下臣民都为此忧心,陛下这么久都没有立太子,到底是为什么?”
包拯直言无讳,直接问起皇储之事。仁宗问他:“你认为立谁才好呢?”包拯说:“臣下无能,还没有考虑好。臣请求早立太子,是为了江山社稷长久着想。”
当时包拯七十岁了,也是膝下无子,他说这番话并不是为了自己和后代请功邀宠。仁宗对他说:“这件事慢慢再商量。”
大臣们催促仁宗早立太子,此事拖延了很久。时逢天下盛传王迥遇仙一事。于是仁宗皇帝密言托付宰相晏殊,邀请王迥之父一叙,以探寻天机。
臣子游仙 仁宗密嘱问天机
这天,晏殊派人请来王迥的父亲王璐。在府上,晏殊亲切地招待他,好生款待了他很久。王璐见宰相如此热情,一直不解其意。
忽然,晏殊问他:“听说您的儿子与神仙畅游,他的名字在天帝的住所有记载,是真的吗?”
王璐听了大吃一惊,心中惶恐不安,起初不知应该如何回答,继而缓缓地说道:“这个孩子患有心病,被妖魔鬼怪缠身,可是家里的一大害,实在不好说。”
晏殊说:“在我面前不要这么忌讳。不知您每次和贤郎谈起未来之事,是否有所应验?”王璐回应说:“或许后来有应验,我也没问过他。”
此时,晏殊和盘托出,说:“这是圣上的旨意。皇上秘密托付我这件事,令我将您请来,因为皇子们屡屡夭折,令皇上很伤心。皇上请贤郎到天帝处所,问一下后宫嫔妃生育的早晚、日期,看看天子以后是否还能生下皇子。”
旨意已下,王璐奉命不敢再推辞。过了几天,王璐来报,说:“我将天子的旨意悄悄地告诉了我的儿子,让他去问了一下。我那儿子说,他亲自到了天上,见了掌管人生命运记载的神明,说如果圣上能过继宗族子弟为子嗣,那么大宋江山的皇位还可以传承很久。至于后宫嫔妃生皇子的日期,他就没有见到相关记载了。话虽这么说,但愿宰相不要相信,以便保全家族。”天机如此,晏殊听了,默不做声。
晏殊回奏宋仁宗,但也不敢说出全部实情。直到晏殊的女婿富弼做了宰相时,仁宗仍旧没有皇子降生。所以,富弼和文潞公文彦博、刘沆丞相、王尧臣(文忠)率先提出了册立太子的建议。
立储一事,牵动了群臣的心。众臣争相议论,但仍是拖延未决。最终在韩琦(1008年-1075年 )的劝谏下,仁宗皇帝作出了的决定。
以史为鉴 终定帝心
一天,韩琦进言说:“皇太子,天下安危的所在。古时发生的祸乱,都是由于天子不能早定太子。如今陛下春秋已高,还没有确立太子,为何不选择宗室中的贤良子弟,过继为皇子,作为大宋江山的继承人呢?”
仁宗说:“后宫嫔妃又有人怀孕了,姑且再等待一下。”结果那次生下的还是一个小公主。
为了让仁宗早下决心,又一天韩琦进宫时,揣着《汉书·孔光传》进献给仁宗,并说:“汉成帝没有儿子,过继了弟弟的儿子(侄子)为皇子。汉成帝治理国家,他的才能属于中等,他都能这样做,何况陛下呢!”他的意思很明显,汉成帝的成就远远比不上宋仁宗,但他却能在立皇储的问题上,看得比仁宗还清楚。
韩琦又与其他大臣,譬如曾公亮、张昇、欧阳修都劝谏仁宗早下决心,册立太子。时逢司马光、吕诲也持同样建议。
当韩琦再次进献了二封疏文,还没打开,仁宗就知道了他的意思,对他说:“朕有过继之意很久了,你看王室的子弟里,谁能立为太子?”
韩琦一听,吓了一跳,连忙回奏说:“这个事不是我们这些大臣能够商议的,得由陛下您亲自选择来定夺。”
最终,仁宗皇帝同意过继,立堂兄赵允让之子赵宗实(后赐名赵曙)为皇太子,即日后的宋英宗。这场牵动群臣之心的立储风波,到此就结束了。
王迥遇芙蓉仙人,晏殊就立皇储一事询问了其父王璐,此事在叶梦得《避暑录话》、王明清《玉照新志》、赵彦卫《云丽漫钞》等著作中都有记载。
在滚滚逝去的光河中,这场立储风波,犹如惊鸿一瞥,却也折射出灿烂的光芒。其中,有仁宗皇帝的宽厚仁慈,有臣子刚直敢言,为国忧心的风范。还有,天子探寻天机,人神同在的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