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日军侵华,京剧大师梅兰芳不愿意为日军演唱,因他饰演旦角,登台演出需要刮胡净面,他索性留起了胡子长期罢演,就断了经济来源。但那时的他宁可卖掉房子,靠贩卖字画艰难地维持生计,直到日军投降后才重登舞台。众人都知,梅兰芳昭彰梨园正气,而他的祖父梅巧玲,不仅是知名的京剧演员,也是一位慷慨的侠义名伶。
梅巧玲早年尝尽人间冷暖,学艺时受尽虐待和打骂,还曾被人误以为是兔子(男妓),遭到羞辱和唾骂。世人常说“戏子无情”,但一生酷爱梅花的他,却在浇漓的世风下,屡屡上演人间真情。
手不释卷 精益求精
梅巧玲(1842年-1882年),原名芳,正名芳普,字筱波,一字雪芬,号慧仙,绰号胖巧玲,别号蕉园居士,自号梅道人,是著名的青衫花旦演员,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爷爷。
他面如银盘,肌肤细白犹如凝脂,花旦扮相虽不妩媚,却也落落大方。素来喜欢结交文人雅士,与他们研究字音与唱腔,乐于谈论史事掌故。闲暇时,他手不释卷,经常读《三国志》、《资治通鉴》、《纲鉴会纂》及《易知录》等书,对于古典韵语,随口即出。
所以梅巧玲除了演戏之外,也善于书法,工于汉隶八分体(书法),会诗歌,也会绘画。无论在舞台上,还是生活中,他饰演着各种角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名伶。
遭人辱骂 赎当相报
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年),安徽桐城人方朝觐(字子观)入京赶考。偶然中,见到梅巧玲,被他的风度所折服。从此每天都要去见他,否则吃饭无味,坐卧不安。当时,与方朝觐一同赶考的,还有他妻子的弟弟光熙,二人一起住在西城根的试馆。
方朝觐风雨无阻,每天必去巧玲处。虽然没有花费很多,然而吃饭喝酒的费用,总是免不了的。方朝觐本是一介寒士,带的钱并不多。为考试准备的费用全都花完了。钱不够了,他就去典当自己的衣物。
起初,梅巧玲以为他是贵公子,后来才知道他是个寒士。当方朝觐逐渐把衣服当完了,巧玲便极力阻止他来相见,但是他不听,于是,梅巧玲就想着报答他。
待他进入考场后,梅巧玲驱车来到试馆,方朝觐的仆人方小见到他破口大骂:“我家主人的身家性命,一半都给你这个兔子了,你还来干什么?”方小误以为梅巧玲是男妓,所以用“兔子”辱骂他。
梅巧玲说:“你不要用污言秽语骂我。我来是为了给你家主人想办法的。听说你家主人把衣服都当入质库了。可有此事?”
方小怨恨地说:“你还有脸说什么,都是为了你?”梅巧玲问他:“那当票在哪儿?”
仆人说:“看来,你真是贪心不足,还想着把当票拿走啊!”巧玲说:“不是。我是想,趁着你家主人此时入场,你把当票全都收集好,然后带个空箱子跟我走,就行了。”
于是,梅巧玲花了四百两银子,把方朝觐的衣服全都赎了回来,送他的仆人方小返回试馆后,就离开了。
慷慨济助 勉励儒生
次日,方朝觐走出考场,回到试馆。仆人告诉他此事,方朝觐感激涕零。当他打开箱子,更是大吃一惊,原来箱子里除了衣服外,还有一张二百两银票和一封信,信上说:“这些留为旅费。如果报捷后,一切费用,当再为你设法筹措。场事完毕,务必用心写殿试策论。等馆选之后,再来相见。此时你若来,我只能以闭门羹相待,勿要错怪。”
方朝觐看完书信,感动地泣不成声。其他同试者都称这真是件奇怪的事。方家仆人惊讶得大声说道:“真的,真的,真的是个好兔子!”方朝觐一听,大怒:“如此仗义之事,即便是朋友也很难做到,你竟然还敢叫他是兔子!”
场事结束后,方朝觐急忙去造访梅巧玲,果然让他吃了闭门羹。方朝觐只好定下心来,闭门复习功课,并且每天练写楷书数百字。
待发榜那天,梅巧玲得知他榜上有名,日色还未降落,便穿上正式的衣服,跪拜称贺,又给了方朝觐二百两,说:“明天,你要去拜见主考官、同考官等人,一切需要的费用,我都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方朝觐坚持不肯接受,梅巧玲说:“你不接受,就是侮辱我,你侮辱我,我应当跟你绝交。”方朝觐不得已,才接下了赠金。
义报知己 恪尽祭礼
方家仆人见了梅巧玲,向他行大礼,大叩其首,嘴里还说着:“梅老爷,小的该死。小的以前认为你是个坏兔子。哪晓得,你比老爷们还大方呢。”仆人的话,弄得梅巧玲哭笑不得。
等到馆选那天,梅巧玲又准备了二百两贺礼。方朝觐说:“今天,说什么也不能再领了。我既入翰林院,就有公费可用,不必再耗费你的钱财了。”梅巧玲这才作罢。
谁料,馆选后还不到一个月,方朝觐就病故了。梅巧玲身穿一身白衣,前来吊丧,抚着棺材,不禁痛哭,再次送了二百两,作为丧葬费用,并为他服丧二十七天。
有人问他:“你的客人很多,为什么唯独对方朝觐那么厚道?”梅巧玲回答道:“我的客人都以戏子看待我,虽然赏我丰厚,却时常侮弄和轻蔑我。惟有方君说我不像戏子,并且说我假如能读书应试,必当不在人下。我与他结识半年,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猥亵的话。对于我平生的第一个知己,不这样报答他,还要报答谁?”
从此之后,梅巧玲名震京城,王公大人都以能与他相谈为幸事。慷慨仗义的梅巧玲不知为人散去了多少钱财,但他终能积攒了几十万钱,开设了许多商业行号。
慷慨赈济 焚烧借据
清文宗咸丰末年,京城有一位太史(时人对翰林别称)本是世家子弟,因挥霍无度,很快家财就散尽了。这位太史向来特别眷顾梅巧玲,经常来捧场。
因家财散尽,太史就向梅巧玲借了二千两银子,还没等偿还,太史就因病在寺院中去世了。
太史去世后,他的同乡出面,召集众人料理丧事。他请乡人都来到太史灵柩停放的地方,同大家一起商量,筹些费用安葬太史棺柩。
然而,众人各诉自家生活穷苦,处境艰难,彼此推让,不肯出钱。一直到傍晚,所筹银两不过百数。就是这一百两银子,还是那位同乡费尽口舌,才讨来的。就在左右为难之时,忽然门吏来报,说是伶人梅巧玲来了。众人彼此对视,惊愕地说:“难道他是来要债的吗?要是他看见我们的捐款,或者会立即向我们索要吧?该怎么办?”
众人话还没说完,梅巧玲就进来了。但见他穿着一身素服,哭着痛悼太史,格外悲伤。人们纷纷劝他,节哀顺变,人死不能复生。
梅巧玲渐渐停止了哭泣,转而对众人说:“太史生前,曾向我借过二千两银子。如今他已经去世了,留下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我又怎么忍心索要旧债呢?”
说着,他取出债券,在太史灵柩前,深深作揖而拜,当即就着蜡烛,烧掉了借据。他又慢慢地掏出另一张票据,交给了那位料理太史丧事的同乡,说:“我听说要护送太史的灵柩归乡,所需费用还不够。谨备了二百两银子,帮着牵一下灵车吧。只是遗憾,我的职业卑贱,收入不多,不能报答知己了。”话罢,梅巧玲擦擦眼泪,就离开了。在场的人们都为他的举动感到震动。
世人都说“戏子无情”,逢场作戏。太史艰难时,梅巧玲出资慷慨相助;太史去世后,他先焚烧债券,当众勾销债务,又无偿馈赠钱财,送知己最后一程。这份情义令人触动。
人生在世,犹如浮萍。梅巧玲早年学艺受尽打骂,尝尽人间冷暖。在人心浇薄的时刻,即使对去世的故人,他都不忘再送一份真情。
名伶二子 传承父业
梅巧玲结婚后,和妻子育有二子。长子叫梅雨田,乳名大锁,为著名琴师,是谭派老生谭鑫培的御用琴师。为谭鑫培的演出演奏胡琴多年。
梅巧玲的少子,乳名二锁,继承了其父的才艺,唱青衣,也唱花旦兼小生,为人忠实厚道,神似其父。梅巧玲,字雪芬,所以少子叫作梅肖芬。二十三岁那年,肖芬不幸死于脑炎,留下一子,即梅兰芳。
光绪八年(1882年),梅巧玲在北京琉璃厂南边的梨园公所参加集会。因天气炎热,不幸猝死,年仅四十一岁。义伶英年早逝,当时为他送葬的人群,绵延数里,轰动京城。梅巧玲一生酷爱梅花,众人按照他的愿望,在其坟墓上栽种了三百株梅花。
梅巧玲一生演戏,在《雁门关》《得意缘》《乌龙院》《破洪州》《打金枝》《二进宫》等戏剧中诠释了很多角色。他在梨园方寸之地,唱尽中华国粹,又以赎当,焚券,挥金周济四喜班上百人的义举,传承着戏曲世界的义薄云天。
参考资料:
《栖霞阁野乘.梅巧玲轶事》
《清代野记.优伶侠义》
《眉庐丛话》卷
作者:章阁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美莲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