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希望之聲原創】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稍不注意,逆了龙鳞,捋了虎须,激怒了皇上,就可能掉了脑袋。因此,历史上许多臣子见风使舵,顺着君主说话,以求明哲保身,尤其是谏议大夫这个高危的差使,更是事事谨小慎微,生怕惹祸。说其高危,是因为谏议大夫的职责就是当皇帝的顾问,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皇帝纠正过失。而诚恳劝告的话,往往刺耳。
唐太宗身边有一位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敢言直谏的名臣——魏征。这魏徵是唐朝有名的忠义之臣,他平日见高祖有过失时,常尽言极谏。高祖被他说得老羞成怒,他可一点儿也不畏惧,依旧毫不识趣的劝谏不休;因此高祖在日,见到魏徵,反倒有几分害怕呢!后来李渊乾脆把他推给太子,做了李建成的洗马官。老魏当然不是去帮太子养马洗马,而是用他的胆识才能,去洗去李建成已渐有的败德乱行。
魏徵见李世民功高势盛,瞧着有日渐压倒东宫的危情。于是暗劝李建成早早动手,除去李世民免去日后之患。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告发魏征参与了刺杀李世民的阴谋策划。他便逃回家乡,隐居不出。李世民即派人四处寻找,把魏徵找了回来。
李世民当即将其召来质问:“你为什么既想谋害朕,又要离间我们兄弟?”
魏征从容不迫地回答:“可惜当时皇太子未能听从我的建议,不然事情绝不会弄成现在这样。”
李世民见魏征胸怀坦白,说话直爽,有胆有识,是个难得的人才,心生喜爱,遂留其在身边做事。并对他说:“以后如遇朕有什么不德之事,准你直谏无讳。”
李世民登基后,提拔魏征做了谏议大夫。从此,君臣相应,一个从善如流,一个敢言直谏,留下了一段段历史佳话。
《资治通鉴》记载,魏征相貌平平,却很有胆略,善于挽回皇上的主意,经常犯颜直谏。即使遇上太宗恼怒的时候,也面不改色,触犯龙鳞,使得太宗龙威为之收敛。
据《贞观政要》载,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暗君?”征曰:“君之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魏征认为,“善于多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仅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治理天下的君主若能采纳下面的意见和建议,下情就能上传,亲信想蒙蔽君主也蒙蔽不了。”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太宗分遣大臣为诸道黜陟大使,巡行天下,察官吏贤不肖,问民间疾苦,礼慰高龄长者,账济穷困之家。因人数不够,荐魏徵充任。太宗回绝:“征箴规朕失,不可一日离左右。”可见太宗依赖魏徵之深。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杵旨,太宗以为讪谤。
侍中魏征进言曰:“昔贾谊当汉文帝上书云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长叹息者六’。自古上书,率多激切。若不激切,则不能起人主之心。激切即似讪谤,惟陛下详其可否。”
太宗曰:“非公无能道此者。”令赐德参帛二十段。
陕县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唐太宗,太宗认为他是攻击诽谤。
魏征进言说:“以前贾谊给汉文帝上书说‘可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为帝王长叹息的事有六件’。自古上书奏事,许多都言辞很激切。倘若不激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而言语过激好像攻击诽谤,希望陛下详察皇甫德说的意见是对还是不对。”
太宗说:“除了你没人能说出这番道理来。”于是下令赏赐皇甫德绢帛二十段。
魏徵在他有生之年,除当面谔谔谏诤外,先后共上谏疏二百多通,洋洋数十万言。他最著名的十思、十渐两疏,不仅褒贬皇帝的行为,而且褒贬到皇帝的内心;不仅批评世民现在的事,而且批评到世民未来的事。他的十思疏,是劝太宗要居安思危,防患未然。那十思是: 「一、见可欲则思知足;二、将兴缮则思知止; 三、处高危则思谦降;四、临满盈则思挹损; 五、遇逸乐则思撙节;六、在宴安则思后患; 七、防壅蔽则思延纳;八、疾谗邪则思正己; 九、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十、施行罚则思因怒而滥。」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太宗问魏徵,近年政治情况比以往如何?征因上十渐之疏。其辞略曰:
「陛下即位之初,清净寡欲,化及荒外;今万里遣使,访求诊异,一渐也。初爱民如子,今浸用民力,二渐也。初劳以役物,今纵欲以劳人;虽忧时之言不绝于口,而乐身之事实切于心,三渐也。初亲君子远小人,今则于君子也,恭而远之;于小人也,狎而近之,四渐也。初不作无益以害有益,今则翫好之杂然并进,五渐也。初求贤如渴,今好恶随之,使谮言得行,六渐也。初无田猎游观之好,今晨出夕返,驰聘自娱,七渐也。初遇下有礼,群情上达;今诘责细过,忠款不申,八渐也。初孜孜求治,惟曰不足;今长傲遂非,兴兵黩武,九渐也。初频年水旱,抚恤不遑;今徭役渐兴,元元之心,恐不能如前安固,十渐也。」
太宗读罢,深为称叹。叫人将全文写在屏风上,俾便朝夕瞻仰,藉以匡正自己偏颇的言行。
公元643年,魏征病故,太宗伤心得哭了很久,流着眼泪说:“一个人以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历史为镜子,可知朝代的兴衰更替;以人为镜子,能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以此防止自己的过失。魏征一死,我失掉了一面镜子啊!”
唐太宗以不计前嫌、重用人才、虚怀纳谏著称。由于其治理的贞观年代(从公元627年到649年),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所以史称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
一位是气度恢宏的君主,一位是胆识过人的谏臣,唐太宗与魏征搭配出唐代盛世的天地,与生命永恒的壮丽!
(轉載請註明歐洲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責任編輯:李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