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巴洛克艺术(二)卡拉瓦乔

巴洛克艺术(二)卡拉瓦乔

790
《聖馬太殉教》(The Martyrdom of St. Matthew)。(图片来源:公有領域)

接上文)谈到文艺复兴三杰中的米开朗基罗,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另一位名字中也带有「Michelangelo」(米开朗基罗)这几个字母的意大利著名艺术家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年),为了便于区别二人,人们将他称作「卡拉瓦乔」。

如果说米开朗基罗在文艺复兴时期前瞻性的创作出具有巴洛克风格雏形的作品,那么卡拉瓦乔对巴洛克绘画体系的形成以及对后世绘画潮流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这位光影处理大师出色地运用了著名的《明暗对照法》(意大利语:Chiaroscuro 法语:Clair-obscur),对其后的大批艺术家诸如伦勃朗、德·拉·图尔等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家们往往强调作品的均匀、静雅之美,在用光上亦是如此,很多中长调、高调的作品给人以光线平和的观感。而卡拉瓦乔借助运动或姿态变化的人物,以夸张而集中的光照方式,将主要光线集中于主体人物身上而让画面其它部分笼罩在较暗的氛围中,以浓厚的明暗对比手法在画面中盈造出一种强烈的舞台剧气氛,同时在油画技巧上将来自于提香时代的深底上坦培拉提白技法予以简化和发扬。

虽然从整体上讲巴洛克艺术作为一种反宗教改革艺术而出现,讲究豪华、灿烂的效果,但卡拉瓦乔的画却不是如此,或许缘于人生经历,或许出自于对圣经的理解,他认为「圣徒们本来就是凡人」,因此他画中的圣徒们更像生活中平凡的人,平凡的人们在底色深沉的历史舞台上表演着一出出神圣的戏剧。

《圣马太殉教》(The Martyrdom of St. Matthew),布面油画,纵323.9厘米,横342.9厘米。卡拉瓦乔作于公元1599─1600年间,现存于罗马法兰西圣路易教堂。(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卡拉瓦乔的代表作之一《圣马太殉教》很好地展现了这些特点,这是他为罗马的法兰西圣路易教堂(Church of St. Louis of the French)中康塔列里礼拜堂(Contarelli Chapel )的一面墙上所作的第二幅关于圣徒马太的故事画。

圣马太。《圣马太殉教》局部。(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在画中,圣马太倒在祭坛的台阶上,他略为欠身,右手被赤身持剑的暴徒抓住,但圣马太却毫不畏惧地直视凶手。作者透过昏暗的房间,安排光线直射在这两个充满动势的主体人物身上。这种用光手法把观者的注意力更集中地引向主题。周围众人惊恐地四散逃离,包括画面左边那个将手中之剑作为装饰品的世家子弟,都没有胆量去援救圣马太。右上方,天使向圣马太的右手伸出一根棕榈枝──这是传统绘画中基督徒殉难的象征。天使的躯干、杀手的头、身,以及左下角人物的腰、臂,由强烈的明暗对照构成了一条从右上到左下的趋势线,与此相对应的左边世家子弟的帽冠、后方回头张望的人脸、杀手的肩膀和胳膊、圣马太伸出的手臂和头肩,包括右下角的人物甚至其后突出的布料走势,也形成了一根自左上到右下的斜线,这两根线所结合而成的正X形构图让这种带有戏剧色彩的宗教故事画,在卡拉瓦乔笔下散发出全新的光彩,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待续)

《圣马太殉教》中的天使正将象征胜利的棕榈叶递给圣马太。《圣马太殉教》局部。(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苏珊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