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 【人物百家】 北大才女——...

【人物百家】 北大才女——林昭(一)

北大才女林昭,受母亲的影响,积极追随中共。从中共办的苏南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林昭先后参加了苏南农村的土改运动、《常州民报》的编辑工作,最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就在林昭享受青春岁月,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中共反右倾运动开始,林昭被卷入其中。

1097
林昭(希望之声合成)

时光如流,往事如烟。人物百家,回首悠悠岁月,讲述真实历史。百家人物,正如那天上的星星,闪烁在夜空里,常留记忆中。

朝鲜第六次核试验,引发6.3级人工地震,中共当局拼命封锁消息,大量删除东北网民讨论核辐射的帖子。中共还收买在校大学生做所谓的“网络评论员”,让他们充当压制言论的打手。不过,许多青年学生能看清中共的真实面貌,也很反感中共的做法。

事实上,即使在毛泽东文化大革命那个时代,很多青年学生同样能看穿中共的骗人伎俩。北大女学生林昭,就是其中的一位。

北大才女——林昭。(绘画:一如)

林昭是北大的一位才女。在当时的几个政治运动中,她先后被划为右派、被监禁起来改造,最后还被关进了监狱。她最后就是在监狱中被中共虐杀的。

当时林昭被关押的是上海提篮桥监狱。在那里边,林昭受尽屈辱和折磨,但她宁死也不向谎言和暴力低头,还在狱中写了20万字的日记和血书,揭露中共党魁毛泽东的暴君和伪君子面目。1968年4月29日,林昭被枪杀,死时只有35岁。

林昭1932年12月16日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名流家庭。原名彭令昭,乳名苹男。她的父亲彭国彦早年在英国留学,1922年考入东南大学,主修政治经济,1926年毕业。彭国彦能力很强,他在民国政府举办的第一届县长考试中获第一名被任命为苏州吴县县长。

林昭与父母。(图片来源:360doc)

林昭的母亲许宪民,跟丈夫的政治取向很不一样。许宪民早年受她哥哥的影响,对中共宣传抗日的谎言信以为真,积极参加共产党组织的社会活动。抗战结束后,她成为民国时期知名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林昭的学名叫彭令昭。上大学之前,她就一直叫这个名字。1949年之前她在苏州景海中学读书的时候,显露出了文学天赋,经常用令昭作为笔名发表文章。她用林昭的名字是在上北大以后。

在一篇名为《林昭是共产党员吗》的文章里,作者这么说:“一九四八年下学期,十六岁的林昭被苏州女子师范中共支部的领导杨愿吸收加入了中共组织,但因没有奉命离开苏州而被开除。林昭做了三天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

林昭对中共没有死心。因为她受母亲影响,从小也觉得自己很热爱马列主义,没有因为被开除而动摇追随中共的想法。那段时间,林昭继续站在中共的立场上写文章抨击民国政府,参加中共地下党搞的话剧义演。因为这些活动,她还曾经被苏州城防司令部列入共匪名单。

1940年代许宪民与母亲和两个女儿林昭和彭令范的合影。(图片来源: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1949年7月,林昭母亲许宪民劝林昭离开中国去美国读书。当时,一头中共宣传思想的林昭不听母亲劝告,直接进了中共办的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在林昭的眼里,父母都已经成了旧阶级的代表了,她甚至公开表示和家庭决裂。

林昭1950年5月从苏南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当时,中共正在全国各地发动土改运动,一踏出校门的林昭就被卷入了这场运动。

1950年5月到1951年期间,林昭随苏南农村工作队参加苏南农村土改。当时,林昭被中共灌的满脑子是阶级斗争思想。她给闺蜜倪竞雄的信中这样写到:“土改,谁都知道是我们巩固祖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的岗位是战斗岗位,这样一想,工作不努力怎么也对不起党和人民。”你看见了吧?她当时是真心对中共承诺的新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其实那段时间,林昭对毛泽东也是极度崇拜。

倪竞雄回忆说:林昭对毛“非常虔诚,虔诚到极点,称毛为父亲。”在林昭的一封书信中提到:“我现在真是一无所求,就对家庭的感情也淡多了,我心中只有一颗红星,我知道我在这里,他(指毛泽东)却在北京或莫斯科,每一想起他,我便感受到激动。”那时的林昭,和那个时期千百万同龄人一样,在中共的造神运动中把毛奉为神灵。

倪竞雄(右)、许宛云守护在林昭墓前。(图片来源:俞梅荪提供/大纪元)

在这种被洗脑后的冲动下,林昭参与了苏南太仓八里乡占领教堂的行动。据当时参加行动的一位农民介绍:当工作队包围教堂并鸣枪之后,教堂的牧师出来说明,中共签署的《共同纲领》规定“人民群众有信教自由”。当时林昭就站出来说:“共同纲领上是有信教自由,但是中央有通知,在土改期间要停止宗教活动!”牧师走后,土改工作队占领了教堂,并把教堂当成宿舍。

那时候,毛泽东模仿苏联的方法,已经搞出了一套更狠毒的整人理论,在全国接连发动政治斗争,和所谓的“思想改造运动”,扭曲了大部分人的思想。林昭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用中共灌输的理念来对待。她在给倪竞雄的信中也时常有流露出对父母阶级身份的不满以及中共所倡导的自我检讨。

不过,林昭虽然虔诚地接受中共和毛的洗脑,却没得到土改队“党组织”的接纳。

当时,土改期间许多苏北的干部到了苏南后就把过去的老婆丢掉了,另寻新欢。林昭实在看不惯这种行为,直言不讳地明确表态,反对土改队队长“陈世美”式的做法。所以后来当林昭提出入党要求时,立刻遭到打击报复,被土改队的组织部长点名批判。

林昭并没有彻底清醒,不过这事儿确实给了她不小的打击。倔强的性格使林昭顶住了压力,她心里边还抱着对“党”的幻想,把这次经历当成了一次小小的意外。她给倪竞雄的信里边说:“我觉得我自己现在是比过去坚强了,最具体的表现便是不再爱哭了,告诉你,我1951年以来只哭了三次。”

1952年,林昭参加完土改工作后,以干部的身份被分配到《常州民报》工作。

林昭在工作期间,也就是1954年她参加了高考,据说是以江苏省文科最高分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林昭在入学时正式将自己的名字“彭令昭”改名为林昭。入学以后,林昭被分配做校刊编辑。第二年的春天她参加了北大诗社,成为《北大诗刊》的一名编辑。

1956年秋,北大创办综合性学生文艺刊物《红楼》。林昭从校刊编辑部调到红楼。据林昭当时的同学张玲回忆:林昭当时打扮是典型的南方女孩的样子,扎两条南方式的小辫子,穿白色衬衫和工人裤,面带微笑,走起路来很轻柔,就象《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所以,林昭被称周围的人称作“红楼里的林姑娘”。

在50年代的未名湖畔,有不少林昭的同学表达过对她的爱慕之情。林昭在自己的青春梦想里,度过了一段短暂的美好时光。

好景不长。就在林昭享受青春岁月,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中共发动了针对知识分子的反右倾运动,林昭因此被卷入其中。而这场运动彻底改变了林昭以及千百万其他知识分子的生命轨迹。(待续)

(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