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品读宋词】花落燕归来的理...

【品读宋词】花落燕归来的理趣

419
《柳塘白燕图轴》,元人绘。(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宋词,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它就是歌词,是配合当时的流行音乐而创作的。可能你会说,今天的流行歌词,为什么不像宋词那样成为经典、成为一代文学呢?恐怕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那些词作者,比如苏轼、欧阳修、李清照等,个个都是名垂青史的文豪啊!

词在宋代,大多由歌女伶人在宴会上演唱,文人雅士也多以游戏、轻松的心态来创作。但是由于他们学识、修养、性情等超越普通人,其作品也大多具有隽永、深厚的意蕴。哪怕一首小令,也能蕴含深刻的哲理,将词的艺术美感和理性哲思完美结合。

比如有位词人在宴会上,品尝美酒、填写新词。在享受欢乐之余,他惆怅地发现,聚会的地点可能还是旧时的亭台楼阁,但是时间流逝一去不复返。词人望着庭院中的美景,忽然有了新的领悟,花虽然凋落了,燕子却会飞回来,人事变换中似乎暗含着一种轮回。

大自然的启悟,让他在伤感中多了一丝欣慰,也助他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这就是北宋“宰相词人”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此曾相识燕归来。(图片来源:大纪元合成)

词境赏析

《浣溪沙》,也就是在溪边浣纱之意,这会让你联想到谁?就是那位以“沉鱼”闻名的越国美女西施,所以这本是一首歌咏西施在若耶溪边浣纱的词调。虽然词牌和词的内容没有关联,它的主题也会影响歌词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晏殊的《浣溪沙》,描写的是因宴会上所见所感而阐发的幽思,词句精美、情调闲雅,也像是一位“要眇宜修”的佳人。

这首词的上阙,用简洁而富有内涵的意象,描述了词人长年流连大小聚会的生活,没有一个词抒发内心情感,却把对时间流逝的怅惘寄予其中了。

“一曲新词酒一杯”,填一首新词,佐一杯美酒,写的是词人当前经历的事情。“去年天气旧亭台”,今年的酒宴,设在熟悉的亭台,气候也和当时一样。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它都和去年极其相似。这一句是词人对过去的回忆。

词人先自述了一段逍遥惬意的高雅生活,在结尾处语意突转,“夕阳西下几时回?”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隐藏着夕阳西下、也就是年华老去的变化。词人在年复一年的欢乐宴饮中,发现身边的事物以及自我的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一种淡淡的感时怀旧的气氛油然而生。

词中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酒,有“只是近黄昏”的夕阳,因而让人在乐景中生出感伤之情和生命之思。原来,词人在快乐中也是节制的、清醒的,才能体验到人事无常这个人类共同的悲剧。

同时,词人对于这种悲剧的表达,并不是“问君能有几多愁”式的哀婉沉痛,也不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式的慷慨悲壮。他只是选取几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意象,不露情绪地道出新与旧、变与不变的对比。因而词人的忧伤也是有节制的,他对于人生的思索才更有启迪人心的意义。

下片前两句是全词警句,历代为人称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由眼前的景致,寄寓了更深入的人生思考。这两句对仗工整,语言流丽自然,还包含了两个今天还常用的成语,真是妙语天成,韵味无穷。

“花落”一句,仍然是上片情感与理思的延续。花落犹如日落不可挽回,盛年也不再重来,这必然让人感到沮丧和无助。所以词人说“无可奈何花落去”。“燕归”一句,则一扫前面的哀伤氛围,振起全篇。燕子飞入庭院,带来新的生机,而它恰似年年都会飞来的那一只。

燕子飞去还会回来,春天离去了难道不会回来吗,太阳落下难道不会再升起吗?推而广之,生命和整个天地、宇宙,不也有着同样的轮回吗?无常中蕴含循环,变化中蕴含永恒。变与不变,在此刻被圆融为一体。

宋人尚理,苏轼在《赤壁赋》中曾说,如果从事物变的一面来看,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从不变的一面来看,世间万物和人类都是永恒无尽的。苏轼的宇宙观,也可作为这两句词的注解。

时间、生命、宇宙,竟然富含深刻的玄理,真是越品味越能悟出其中的妙处。词人不禁在园中独自漫步,沉浸在那些哲理的思考中。于是,他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结,用一个沉思的状态收束全词,表现了他对人生至理的不断追寻。

清 恽寿平绘,《燕喜鱼乐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词人背后的故事

能够体悟到玄妙哲理的晏殊,绝不是一个普通人。考察他的一生,你会惊讶地发现,他天资聪颖,一生显达,在北宋是一个在文坛、政坛都举足轻重的泰斗级人物。那位打造千年科举第一榜的欧阳修,还得尊称他一声“老师”呢!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以“神童”闻名,七岁就会写文章了。十四岁时,他就被破格推举,和一千多人参加朝廷殿试。考场上晏殊气定神闲,写文章援笔立成,令皇帝非常欣赏,立即赐他“同进士出身”。

两天后,他又参加诗赋考试,竟然遇到十天前刚做过的题目,就说:“我曾经写过这篇文章,请给我其他考题吧。”相信很多学生,在考试前都会祈祷自己遇到做过的题目,以取得更高的分数。谁知晏殊遇到了,却主动请求换题目,要和所有考生公平竞争。这样的晏殊,似乎太“傻”了,但这正是古人以诚为贵的道德选择,也是晏殊对自身学识表现出的高度自信。

做官后,晏殊并不像其他官员那样流连茶楼酒肆,而是和弟弟在一块闭门读书。皇帝认为他朴素稳重,钦点他做太子身边的官员。但是当皇帝问他,为什么不喜欢参加宴饮聚会时,戏剧性的一刻又出现了。晏殊老老实实地回答:“臣不是不喜欢玩乐,只是因为没钱出去罢了。如果臣有钱,也会去的。”皇帝听了后,反而更喜欢他的诚实和忠厚了。

晏殊年少德高,注定了一生的福分。他在朝廷中深得皇帝器重和信赖,仕途顺遂,一直做到宰相。宋朝是个经济富裕、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晏殊做官久了,也积累了不少家产,渐渐成为宴席上的主角。《避暑录话》记载,晏殊富贵以后,没有一日不举办宴会。不过他一直保持节俭的品德,不会在家里事先预备酒食,等宾客到访后才开始置办。

晏殊款待客人还有个特点,就是请歌舞助兴,等到宴会接近尾声时,命歌女舞姬们退下,说:“你们的才艺都已经展示过了,现在该我们施展才华了。”他取来纸笔,和宾客们以诗赋唱和。

这本书赞叹晏殊的风雅:“前辈风流,未之有比!”或许,就是在某一个歌舞升平、谈笑风生的宴会中,晏殊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悟出一番人事无常却轮回永恒的道理,写下了那首短小清新、婉约动人的《浣溪沙》。

不独《浣溪沙》,晏殊一生填词,喜欢融入理性思考,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宋词中少见的理趣,有别于那些一味情感细腻柔婉的词作。他的儿子、同样以词闻名的晏几道,曾称颂晏殊:“先公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宾退录》)这种词风,和他沉稳质朴的性格,以及从政的经历都有着密切联系。

晏殊官做得大,还喜欢提携后进,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等文人名臣都是他的门生。北宋朝堂上人才济济,成一时之盛。而晏殊为人风雅无双,文采出众,对宋词的繁荣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也有了“太平宰相”、“宰相词人”的雅称,与他的词作一同成为北宋历史上的佳话。

作者:兰音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美莲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