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 【文史】中国之命运:华夏五...

【文史】中国之命运:华夏五千文明之底蕴与渊源

750
中国之命运:华夏五千文明之底蕴与渊源
阎立本绘步辇图,其内容为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公共领域)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到了第五个年头,中国通过国际反法西斯组织,废除了所有不平等条约,国家取 得了独立自主的权利;然而,国共两党摩擦一直不断,第二次合作破裂,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中共的共产主义统治国家的理论初步形成。在这个历史的 转折口上,中国的命运在哪里?是继续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还是中共的所谓“新民主主义”?

1943年3月30日,蒋介石发表了十万余字的《中国之命运》,此书总结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正统文化底蕴,回顾了中国近现代历史,论述了不平等条约 之废除是信仰三民主义的结果,并严厉批判了共产主义,直指共产主义是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告知民众甚至是世界“除中国国民党的国民革命以外,再没有第二条 道路,可以顺应国民的希望”“于是三民主义国民革命的势力,乃顺乎天而应乎人”。

同时,《中国之命运》强调宣扬中华民族的“固有的德性”,认为共产主义“这些学说和政论,不仅不切于中国的国计民生,违反了中国固有的文化 精神,而且根本上忘记了他是一个中国人,失去了要为中国而学亦要为中国而用的立场。其结果他们的效用,不过使中国的文化陷溺于支离破碎的风气。”而被这样 学说带动的国人,则是 “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 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才是痛心疾首的。

虽然《中国之命运》用了大量的文字论述了不平等条约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以及它的废除是信仰三民主义的结果,其中又特别提出 了北伐和抗战,但其深层涵义是落在了文化与精神道德之上,他说“须知此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效果,无疑的归结于文化。所以此次战争,亦可说是文化战争。欧美三 百五十年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成败兴亡,皆在此一役。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及其道德精神之兴废,亦以此役为试金石。此战若不失败于侵略主义者的魔 手,则人类文明即将刮垢磨光,而中国文化亦必发扬光大。务望我学术界真能了解今日实为我中国文化继往开来存亡绝续的最大关头。”

一、中国五千文明演变造就国人应有的思想品德

《中国之命运》全面总结了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正统文化底蕴。就是“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即为各宗族共同的命运记录。此共同之记录,构 成了各宗族融合为中华民族,更由中华民族,为共御外侮以保障共生有而造成中国国家悠久历史。这一部悠久历史,基于中华民族固有的德性,复发扬中华民族崇高 的文化。我们知道的中国国民道德的教条,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而中国立国的纲维,为礼义廉耻。”

文章开篇的第一章即为《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全面讲述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其核心道德文化底蕴塑造出的中国人的固有的德性、精神与品质。 文章中说:“已经有五千年之久了。世界上五千年的古国,到现在多成了历史的陈迹,惟有我们中国,不独巍然独存,” “就民族成长的历史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多数宗族融和而成的。融和于中华民族的宗族,历代都有增加,但融和的动力是文化而不是武力,融和的方法是同化而不 是征服。古代中国的民族就是这样构成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中国全体的国民,都有他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崇高的伦理观念与博大的仁爱精神,决不是徒托空言的。”

从历史文化上讲,中华民族与其它民族的相处之道,即“于其侵犯则御以武力,于其归顺则施以文治。”“由于生活的互赖与文化的交流,各地的多数宗族,到此早已融和为一个中华大民族了”。

回首中国历史,无不证明其融合其它族裔顺乎天而应乎人的精髓:“三国时代,中原虽陷于割据分争,然而三国政府仍各为民族的生存,继两汉的余 绪,或整顿边陲,或开发荒僻。西晋遭五胡之乱, 汉族南渡,黄河流域为匈奴鲜卑诸族所割据。然而此诸宗族,皆渐趋于汉化。隋唐大统一的局面,实为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民族融和的总收获。这个时期,民族之 内,宗支之繁多,文化之丰盛,举葱岭以东,黄海以西,沙漠以南,南海以北, 所有全领域的宗教、哲理、文学、艺术、天文、术数、法律、制度、风俗、民情,亦已网罗综合而冶于一炉。”

“宋代的国防,不足以保障民族生存的领域。契丹(辽)与女真(金)都是中国北部与东北方面生活未能完全同化的宗族。他们乘宋代民风委靡,政 治纷乱,军事衰颓之际,并吞四邻各宗族而成为强悍的势力。他们虽先后入据中原,然他们仍先后浸润于中原的文化之中。蒙古的兴起与契丹女真,事同一例。成吉 斯汗马蹄践踏的版图,超越了中华民族生存所要求的领域以外,然而自忽必烈称帝以后,中国固有领域以外的部分即与中国的国家组织分离,因而忽必烈以下的宗 支,独同化于中华民族之内。满族入据中原,其宗族的同化,与金代相同。故辛亥革命以后,满族与汉族,实已融为一体,更没有歧异的痕迹。”

在联系各个族裔的同化过程中,也是“由于我们中国固有的德性,足以维系各宗族内向的感情,足以感化各宗族固有的特性。”比如“四邻的‘朝 贡’,中国常答以优厚的赐与,从没有经济侵略的企图。四邻的战争,中国常保持‘继绝世,举废国’的大义,从没有乘人之危以并吞其领土的政策。所以四邻各宗 族,其入据中原部分,则感受同化。其和平相处的部分,则由朝贡而藩属,由藩属而自治,各以其生活的需要与文化的程度为准衡。”

从时间上讲,“并且每一藩属内附与同化的过程,常各有长期的历史。”比如“秦国称霸西戎,继之以汉代之通西域,唐代之定天山,而成之以元清两代的开拓。”“这两个区域,归化中国的期间,皆绵互至二千余年之久。”

从地域上讲,“至于东北,则比其它边区之内向更早,肃慎的内附,始于周代。”“西藏则自吐藩改宗佛教,内向隋唐以来,元代则隶于宣政院,清 代则隶于理藩院,其向化亦超过一千三百年以上。”“台湾、澎湖列岛本是汉人开发的区域,屹峙东南,久为我们中国的屏藩,迄至明末,乃为荷兰人所侵据,而终 为我郑成功所收复。”“ 中国对于中南半岛各宗族关系更深。存亡继绝的义师,济弱扶倾的战役,真可谓‘史不绝书’。”

“由于上述,可知中华民族意识的坚强,民族力量的弹韧,民族文化的悠久博大,使中华民族不受侵侮,亦不侵侮他族。”

“总之,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即为各宗族共同的命运的记录。此共同之记录,构成了各宗族融合为中华民族,更由中华民族,为共御外侮以保障其生存而造成中国国家悠久的历史。”

“这一部悠久的历史,基于中华民族固有的德性,复发扬中华民族崇高的文化。我们知道:中国国民道德的教条,是忠孝仁爱信义和 平,而中国立国的纲维,为礼义廉耻。”

从社会组织结构上讲,“中国固有的社会组织,在血统方面,由身而家而族;在地域方面,由家族而保甲而乡社。两方面的系统都很分明,两方面的 训练和教育,亦最为古来的贤哲所致力。其自治的精神,可以举修齐的实效,而不待法令的干涉。其互助的道德。可以谋公众的福利,而不待政府的督促。”

“至于社会风气,五千年来尤为我国先圣先贤所终身倡导和致力不倦的大业。他们知道社会风气的转移,足以影响国家的治乱与民族的存亡。所以他 们尽心于‘树人’,致力于‘种因’,以煦育忠厚笃实的人才,涵养温和质朴的习尚。”“所以历史上虽治乱相乘,兴亡递见;然而社会风气仍能精诚笃实,勤劳俭 朴,崇礼尚义,明廉知耻。我们中华民族所以能久存于世界,此实为其基本原因。”

从中国固有的学术和宗教方面上讲,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德性对世界的影响。“从历史的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民族德性,是自尊而不 自大,自谦而不自卑的。所谓‘高而不亢,谦而不卑’,正是我们民族德性的正确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对于外来的宗教和学术,即根据这种德性来定其趋向和态 度。”

“就宗教来说:中国固有的人生哲学,经孔子的创导,孟子的阐扬,汉儒的训释,自成为崇高的体系,比之于世界上任何派别的哲学实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中华民族仍虚心接受外来的宗教,且能够撷取外来宗教精深的哲理,使其与中国固有的人生哲学互相发酵。”

这样的民族,他的学术智慧一定是辉煌而“贡献与世界学术之林”的。“若以中国固有的学术而论,中华民族的智能,在历史上著有伟大的奇迹。如 河淮江汉的疏导,远源于大禹。长城宏伟的建筑,成就于秦朝。运河的开浚,完成于隋代。其它如指南针、火药、武器、印刷文物,尤其是律数音乐医药以及各种机 巧的工艺发明,只要翻阅我历代的史实,就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学术的兴盛和悠久,当非现代西洋任何强国的历史所能比拟。虽然如此,但是中华民族对于外来的文化 和学术,仍能尽量的吸收和接受以求进益。惟其能够如此融会各种的文化,所以他的文化愈能博大。惟其能够如此吸收各种的学术,所以他的学术乃能日新。然而中 国文化与学术自有其固有的系统。中国能够吸收各种的文化和学术而融会贯通,就是以这个固有的系统为中心的。中国能够以这个固有的系统为中心,融会贯通各种 的文化。”

“中国的应用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介绍传习比较观摩之中,都有进步。有些部门,且有伟大的发明,以贡献于世界学术之林。科学的权威,且能屹立于中国的学术思想界中。”

在《中国之命运》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五千文明在各个方面造就的中国人的高尚品德,指出这是当今民众需要学习和培养的气节,才能 光复固有的河山,复兴“悠久博大的文化”。“由于上述,可知中华民族意识的坚强,民族力量的弹韧,民族文化的悠久博大,使中华民族不受侵侮,亦不侵侮他 族。惟其不受侵侮,故遇有异族入据中原,中华民族必共同起而驱除之,以光复我固有的河山。”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一个国民,必须在日常生活之中,检点他的思思行为;去私尚公,尽己为人; 事事以国家为前提,处处以民族为本位;质朴无华,诚实不欺;才可以尽人生的意义,为社会国家谋幸福。更要知道:历史上圣哲英雄,没有一个不是有功于社会国 家,然后受国人的崇敬的。他们的思想行为,就是社会上是非善恶的标准。所以我们要效法圣哲,要崇拜英雄,更要‘尚友古人’,以培养自己的德性,砥砺自己的 气节。”

二、认清帝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为什么要“尚友古人”呢?在经历了近百年的不平等条约的压迫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的“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流行国内”,使得“国民道德日就于衰败,且更影响于国民的体格,使其日就于萎弱。”让人不无“言念前途,能不战栗,能不惭愧!”

那么,当时的国人现状是怎么样的呢?可以说到了“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中毒之深,一至于此,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近百年来,中国在不平等 条约压迫之下,国民的日常生活,陷溺于颓风恶习之中。于是各人以其私利定是非,以其私欲定善恶。合于私利者为是,合于私欲者为善。于是刁玩者得势于乡里, 狡狯者横行于都市,以公共的安全与他人的幸福,供自己欲利的牺牲。学说政论,更从而加以文饰,或进而予以利用。文饰者以利欲为个人的自觉而颂扬之,利用者 藉利欲为社会的斗争而煽动之。效法圣哲,崇拜英雄,尚友古人的风气,不独趋于消,亦且受人鄙弃。更相率以歌颂外国的人物,敝屣祖国的历史。共信沦亡,自信 亦失其重心。民族因此成为一盘散沙。国家由是陷于分崩离析。殊不知民族国家濒于危亡,则个人的生存即无所寄托。古人所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言念前途,能不战栗,能不惭愧!”

“租界不独为毒化的策源,亦且为娼赌盗匪的渊薮。”“中国五千年来,重勤劳,尚俭朴,布衣蔬食,女织男耕的风气,在烟赌娼妓盗匪的租界流风 之下,乃洗扫净尽。”“我们中国古来的伦理哲学,对于人类社会相系相维之道,有详密精深的研究。社会的组织虽有不断的演进,而父子、夫妇、兄弟、 朋友之道,上下尊卑,男女长幼之序,乃至邻里相恤,疾病相助,实为社会生活不变的常理。百年来,租界流风之所至,一般人士对于这些常理,不但忽略,亦且鄙 弃。于是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尊卑长幼之间,邻里乡党之际,不复有相亲相爱之心,更失其互助合群之谊。遇事惟物质的利益是图,随处无道德的标准自 律。”“国民道德日就于衰败,且更影响于国民的体格,使其日就于萎弱。”

“五四”运动以后,共产主义学说的流行,更是使“中国的文化陷于支离破碎的风气”之中,是文化侵略和民族精神最大的危机,是反传统、反民族 性情的。 “他们对于中国文化,都是只求其变而不知其常的。他们对于西洋文化,都是只彷其形迹,而不求其精义以裨益中国的国计民生的。致使一般文人学子,丧失了自尊 与自信。其流风之所在,一般人以为西洋的一切都是的,而中国的一切都不是的。”

“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在客观上是与我民族的心理和性情,根本不能相应的;而在主观上更并无什么根,不过是人云亦云。”“所以他们领导的各种 学说和运动,只能暂而不能久,而且没有不是自误误人,潦倒一生的。”“这些学说和政论,不仅不切于中国的国计民生,违反了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而且根本上 忘记了他是一个中国人,失去了要为中国而学亦要为中国而用的立场。其结果他们的效用,不过使中国的文化陷溺于支离破碎的风气。”

“在这种风气之下,帝国主义者文化侵略才易于实施”,国民“几乎忘其所本,亦不知其所学何为和所为何事。甚至对社会作宣传如此,对国民施教 育亦如此,而使国民把帝国主义者不平等条约对我国的侵略和压迫,视若固然,漠然无动于。这真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

同时,《中国之命运》犀利地点出了共产主义对社会宣扬“憎恨与斗争之说”的实质。“而在理论上,则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思潮,平分了当时经 济学界。共产主义者,致力于其所谓‘土地革命’与‘农民革命’,军行所至,赤地千里,以破坏我国和平的农村。他们对于民族的工业,毫无爱护的心理,惟以憎 恨与斗争之说,灌输于社会和青年之中,以阻碍生产的进步。于是资本逃入租界,以助成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其影响更大而更深。”

三、恢复文化传统之三民主义 中国命运之希望

可以看的出,蒋中正先生正是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是中国决策命运的时候了。“近百年来,中国国势陵夷,民气消沉,开五千年从来未有的变局。”那么,“在我们中国,当民族盛衰绝续之交,必有少数的政治家和学者兴起,来担当这旋乾转坤,改造风气的责任。”

他历数了五千历史长河中,关键历史时期中有德之士扭转乾坤的具体事例,比如“诸葛武侯辅佐两朝,十二年间,在军事上以攻为守,在政治上以猛济宽,以讨贼雪耻,激励国民的志气,以循名责实,纠正浮华浪漫的风俗,故能以巴蜀一隅, 抗曹魏中原全盛之局。”

在思想意识上,点出“中国历史上思想家学者转移风气的功效,其有关于我固有文化之兴废与民族精神之盛衰者更大。” 这些思想家学者“明‘知言’‘养气’之学,阐发恻、羞恶、辞让、 是非之心,为仁义礼智之端,以严人兽之别,辟杨墨,正人心,由此遂奠定中国三千来一脉相传的正统思想之基础。”“这些政治家思想家,对于我们中国民族精神 的存养和固有德性的锻练,都有其千秋不朽之功业。”

蒋先生认为,“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这个责任也就是保留和复 兴中华五千文明,那么目前“于是民族复兴之机,国家再生之望,摆在我们全国国民的面前。”“ 抚今思昔,策往励来,特陈述我国家民族百年的经历,指出我国家民族今后的方向”就只有“除中国国民党的国民革命以外,再没有第二条道路,可以顺应国民的希 望,代表国民的要求,集中国民的信心了!”

然后,蒋先生分别从国内政治、主权、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等各个角度阐明如何“抚今思昔”治理国家,这里就吻合了他开篇提到的五千文明的底蕴 和精髓。他说:“救国的道德,不必外求。五千年来我中国国民所以能够保持民族的生命,维护国家的生存,并能够屡从危亡丧乱之中,拯救民族国家,致之于复兴 的境域,就是我们国民所蕴积而益厚的,所锻练而益精的救国道德的功能。故培养国民救国道德,即恢复我国固有的伦理而使之扩充光大。而其最重要的条目,则发 扬我国民重礼尚义,明廉知耻的德性。这种德性,即四维八德之所由表现。而四维八德又以‘忠孝’为根本。为国家尽全忠,为民族尽大孝,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实为我们中国教忠教孝的极则。”

“所以不诚则天下无能成之事,至诚则天下无不成之事。我常说:诚是从什么地方发生出来的呢?简单说:‘能公必能诚’。”“所以我们大家应该 把‘天下为公’的三民主义和民生哲学,来确定我们的思想,认清革命的方向。就我们的本性,来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决心力行,一往直前,充其行之极致,就是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亦是甘之如饴,无所畏惧。”

这里,他引用孙中山先生于的《建国方略》中的《心理建设》,“故今后国民的心理建设,应以独立自主的思想运动为基础。而其最重要的条目,则 为发扬民族 固有的精神,讲求科学真实的智识。以言民族固有的精神,则中国智仁勇之三达德,及其所以行此达德之‘诚’字,实为我民族德性的结晶。而国父的思想更远承百 代悠久的源流,会通世界进步的学说,以为中国建国最高原理。其中尤以国父所著的心理建设——‘孙文学说’,对症下药,这是心理建设最宝贵的指针,故独立自 主的思想运动必以此为准则。”

不难看出,国民党的国民革命是完全符合中国五千文明特有的思想和精神,重礼尚义、明廉知耻的德性,“必须这样,而后我们民族固有的德性与智能,和国家本来的地位,乃可以真正的恢复,而立国的基础,乃能臻于巩固强大。”

四、示宇宙法则 精神不灭 五千立国之本

在《中国之命运》的第六章里,蒋先生再次大量引用并分析孙中山《心理建设》里“知难行易”之说,用以打破国民思想禁锢,昭示更高的宇宙天机。

“‘知之匪艰,行之惟艰’的古说,并不是中国传统的心理。在社会上,人人都依照自然的法则而行,然而知道自然法则的人很少。 所以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知者固然依自然法则而行,不知者仍然依自然法则而行。足见得天地万物,遵循的法则,是易行而难知的。”“故惟有 国父知难行易之说,才是指导人生的真理。”

这里可谓道尽天机,他直接点明宇宙万事万物遵循的法则和真理。同时还揭示了宇宙精神不灭、剥极而复的法则,他说:“凡是一个民族,只要其人 心不死,精神不灭的话,那‘剥极而复’‘周而复始’的宇宙法则,是可以相信他永远不会变更的。不过这个‘命定’的事实,仍要看我们全国国民,尤其是全国革 命分子的努力与觉悟的程度如何了。换句话 说:‘事在人为。’一切事业,决非株守坐待者所可期成;一切机运,亦非怯弱自弃者所能幸致;必须我们为之自动的创造。”“所以我的人生观,就是我常说‘生 命的意义,是创造其宇宙继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进我人类全体的生活。’这句话就是说:宇宙间一切新的生命,皆要由人来创造,亦要由人来决定。而国家 的命运更要由我全国国民之本身来创造来决 定,自无疑义。”

在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底蕴和国民政府顺应宇宙法则规律的具体治国方略后,蒋先生在《中国之命运》里再次提醒国民,中国的立国之本:“祖述五千 年立国的精神,恢复我们固有的德性,立定志气,抱定决心,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笃行国父‘知难行易’的革命哲学,各就其职业地位,各依其聪明才力,来改造 社会习尚,刷新政治风气,养成法治观念,共同一致,指向建国的目标——就是心理、伦 理、社会、政治、经济五项的建设,努力实行文化经济与国防合一的整个建设计划,期与同盟各国,来分担其改造世界,保障和平,解放人类的责任。”#

作者:徐明

责任编辑:张宪义

大纪元法国新闻网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