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 爱,飘散在空中——记弘一法...

爱,飘散在空中——记弘一法师和他的日本妻子

1051
爱就是慈悲(图片:希望之声合成)

杭州,西湖,春。

烟雨蒙蒙,几叶扁舟;春江水暖,偶闻鸭鸣。

千年往来的足迹磨平了湖畔的青砖古道,依依惜别的柳枝插满了苏堤的座座亭台,

嫩绿柳枝轻抚着盛放樱花的古道边,这一次走来的是一位带着孩子的娇小日本女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就是这杭州。对于一位带着孩子的日本女人来说,没有了丈夫的保护,游走于一个陌生的城市中,寻找着自己出家的丈夫,那是怎样的辛苦与凄凉。

「慈悲对世人 为何独独伤我」

带着孩子的日本女人,最先去的就是西湖最著名的灵隐寺,是圣僧济公出家的寺庙。但是她的丈夫不在那里。在热心的人们帮助下,她了解到,在中国大名鼎鼎的丈夫可能是在十里外的虎跑寺出家了。

带着行李,带着孩子,这位外国女人,又走向了千里寻夫的下一站——虎跑寺。

虎跑寺是圣僧济公圆寂的寺庙。高耸而又庄严的院墙,破旧但却一尘不染的佛堂,里面坐着的同样是佛陀,却不似家乡的佛像那般亲切,有着一种可以依靠着的感觉。眼前这尊佛像更多的是严肃与距离感。

小女人还是跪拜了佛像后,起身向身边的僧人询问,是否有一位叫作李叔同的人,在这里出家。

小女人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她欣喜若狂,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丈夫,这些日子寻夫的疲惫感瞬间消失了。

小女人得知,自己的丈夫现在的法名叫「弘一」,小和尚带着小女人和孩子到禅房寻找弘一。

当小和尚从禅房出来后,望眼欲穿的小女人没有看到自己的丈夫,眼前看到的是禅房的门窗,竟然哗啦哗啦的全都关上了。

小和尚告诉这位小女人,「弘一法师说不想见你,让你回去」。

刚刚满脸挂着微笑的小女人,瞬间表情坚硬了。自己千里迢迢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丈夫,竟然得到的是这样的答复,瞬间崩溃了。和自己只有几步远距离处的丈夫,丝毫不心疼她跋山涉水的辛苦,丝毫不体会她的思念,丝毫不关心母子的安危,硬生生的关上了门窗,连一面都不愿意相见。

崩溃的小女人顾不得那么多的礼仪,跪在地上大哭,嘴里喊着一个名字「叔同」「叔同」!!

「为什么你对我是这样的绝情,你说的慈悲众生,为何独独对我是这样的残酷!」

小女人坐在禅房前,一遍接着一遍的哭,一遍又一遍……不知过了多久……

禅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位小和尚走出来说,「 弘一法师请您明天清晨到西湖,与您见最后一面」。

小女人仿佛又看到了一丝希望,带着孩子踉跄的走出寺院,等待着明天的曙光乍现,西湖再重逢。

小女人想着,「那或许将是一次浪漫的重逢啊」……

为你抛弃故乡 衣带渐宽终不悔 

回忆再一次把小女人带回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11年前,也就是1907年。

东京一家院子的厨房里,爸爸在忙碌着,只听他大喊:「福基!去给楼上的男士把订餐送过去」。十几岁的福基就像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很高兴的去送餐了。父亲是出租客房的房东,顺便也为租客提供送餐的服务。

福基与李叔同相遇的那一年,日本很美(示意图,图片:I_AM_STILL_A_IDIOT/reddit)

这位客人是东京美术学校的一位学生,当福基带着餐盒第一次见到这位客人的时候,她被这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英俊的外表所吸引。后来听说这位中国留学生还十分的有才华,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美术,成绩优异,同时又学习音乐,和同学们一起组织了话剧团,表演西方名著《茶花女》。长相俊美的这位中国留学生,还男扮女装,演了主角——那位风流的茶花女。

那个时候,这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少女福基的印象中,俊美、风趣又有才华。简直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每次去送餐的时候,福基甚至都想再多看一下,这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直到不久后的一次,这位中国留学生竟然主动和福基说话了,这让福基的心中小鹿乱撞。

那位中国留学生告诉福基,自己来自中国,名叫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美术专业,需要一位女模特,寻找了很久。而见到福基的第一次,就觉得福基的身材非常合适做模特。但是比较冒昧的是,美术学校需要的是裸体模特,不知道福基是否愿意做这样的模特。

福基听见这位中国留学生彬彬有礼的谈吐,和做不穿衣服的模特这种新鲜事儿,觉得太有趣了,竟然爽快的答应了。

这样两个人渐渐的熟悉起来。在李叔同的眼中,福基是一位充满可爱甜美的少女。在福基心中,李叔同是才华横溢的俊美青年。两情相悦,你侬我侬,这或许就是甜蜜的爱情降临了吧。无需语言,只要两个人默默的对视,都觉得那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福基甚至希望时间就停留住,不要再流转。

李叔同的诗词《朝游不忍池》中这样描述:「小桥独立了无语,偏见林梢升曙曦」。樱花浪漫的阳光下,仿佛春风般的笑靥如花,仿佛春雨般的乖巧听话,一双大眼睛总是水汪汪的少女仰望着自己,让这位追寻新思想的留学生砰然心动,这或许就是那些书中描绘的,真正的爱情吧!

比起奉母亲的意愿迎娶的茶商家的妻子,李叔同觉得福基才是自己向往的爱情。

福基希望时间就这样的停下(图片:Joel Neff/unsplash)

1910年福基开心的以李叔同的第二任妻子的身份和李叔同一起回到了家乡上海。

福基不在乎远渡重洋抛弃自己的故乡,因为她相信,她和李叔同的炙热的爱,可以化解一切烦恼忧愁。

福基在上海的李叔同家中得知丈夫是富家公子,见到了李叔同的第一位妻子,这一切福基都可以接受,因为福基真的很爱这个男人,所以爱他的一切。

随后几年中,李叔同在各大高校做教员,教授学生们音乐、美术知识。李叔同的画很有名气,书法也别具一格,教授音乐,自己谱曲填词,样样精通。和这样一位有才华的人成为夫妻,福基觉得自己真的选对了人。福基以为这将是自己的一生,与这样一个优秀的男人相守到老……无限的美好。

「请叫我弘一法师 」 真爱难再唤回

直到有一天福基突然收到一封丈夫李叔同的信,说自己要剃度出家,希望妻子可以理解。这封信对于福基来说,就像是一个玩笑,但是看着信中朴实真诚的语言,不像是玩笑,更像一道晴天霹雳。

李叔同给日本妻子的信(图片:希望之声合成)

信中,李叔同告诉妻子福基回日本吧,自己已经看破红尘决定出家了。人终究有一死,只是或早或晚的事情,就当这是最后的离别。

或许李叔同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对于深爱着李叔同的福基来说,这是不可以理解的,如果真的死了也就死了,但是明明活着为什么不再相见,这是怎样一个狠心的男人,这是怎样一个绝情的男人,或许这一切只是一个玩笑。

1918年正月,福基收到了李叔同托朋友带回来的消息,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剃度出家。李叔同托友人带给福基一缕自己的胡须,和三个月的工资,家中财产全部由福基支配,并托友人将福基母子送回日本。

福基怎么可能走?

带着错愕,与寻求一个解释的心情,福基在如同他们第一次相见的,春花烂漫的时节,寻找自己的丈夫。

然而就在刚刚,与自己的丈夫只是几步之遥的,虎跑寺禅房门口,丈夫竟然决绝的不肯开门相见。得到的答案是,明天西湖再见最后一面。

西湖送别(图片:wikimedia)

的确,西湖是一处非常适合送别的地方,不知多少的岁月中,人们在那里相遇,在那里别离。

晨雾笼罩的西湖上,一叶小舟。薄雾,让她看不清对面小船上的丈夫的脸,她的孩子的父亲,她愿意抛弃故乡而追随的人,她最爱的叔同。

挥手,再挥手也没能拨开那恼人的迷雾,她大声的喊道「叔同」!对面已经没有了头发的光头男人温和的说,「请叫我弘一」。

只是这沉着、温和、轻轻的一句,福基已经知道,再没有挽回的余地。

不甘心的福基,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弘一法师,请问什么是爱」。

弘一法师平静的说到,「爱就是慈悲」。

一个人在岸边,一个人乘坐小舟,当有一方选择不再停留,切断彼此牵绊的时候,即便是风平浪静,注定也是彼此渐行渐远。

「岸边的人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失声痛哭,船上的人连头也没有再回过一次。」(出处为黄炎培文章《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

带着幼子回到日本的福基再也没有了消息。

福基离开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图片: Daniel Hehn/unsplash)

薄雾斩断离人泪 修行常被人情累

或许福基她不知道,为何最后离别一面,要选择在那薄雾未散的西湖清晨。

或许是真真实实的经历了起起伏伏的、红尘悲欢的人,在最后断舍红尘之时,会流下眼泪。

而这泪水,或许是对自己经历一生,终于看破红尘的欣慰;或许是对陪伴自己浮沉一生的爱人的悲悯……但绝不是情爱。

而那凝结在脸上的一滴泪,如被不懂的人看见,或许将成为无限牵绊的一条无端绳索。

正如弘一法师在信中说的那样,「人终究有一死,只是早晚的事情」。有机会在死去之前看透红尘,寻找解脱的法门,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或许生长在日本的福基不曾知道,这分别的烟雨朦胧地,在一千五百年前,就有一位和他的丈夫李叔同一样的人。多才多艺,聪明睿智,学识广博,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能文能武的他赢得了大梁江山,他就是南朝的梁武王萧衍。在接下来天下承平的岁月中,他寻找生命最终的归宿——佛法。但却因为自己身为皇帝,三次出家都被臣民们的祈求再次召唤,回坐于朝堂之上。年至八十六岁不得善终,也没能实现了出家的愿望。错失了修炼的机缘,只因他还放不下。空空留下桃红柳绿中的四百八十寺的楼台,历经千年风雨,终盼望再遇修炼的机缘。

空留四百八十寺,经历千年烟雨(图片:pixabay)

王国维讲,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李叔同的一生全都经历了。

在家乡母亲与兄长的教导下,让他懂得了传统文化中,忠孝节义的品德,不知道这些东西对自己有什么用处的李叔同,有些反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国游学,一心追寻新鲜的事物,寻找到了真爱,仿佛挣脱了某种禁锢——衣带渐宽终不悔。

然而漠然回首,发现曾经母亲与兄长的教导,竟是参透人生的阶梯。幸运的是,回首为时未晚——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叔同的学生,著名漫画家丰子恺说,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层是物质生活,一般人停留于此,第二层是审美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李叔同是抛弃了物质生活和审美生活,直入顶层去追求灵魂生活去了。所以李先生放弃教育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庆的。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在多个领域开创了中国近代艺术的先河。他的才情与心境可以在《送别》中慢慢体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从他剃度出家那一刻,世上再无那个风情才子李叔同,只有一代名僧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走完传奇的一生。

芳草萋萋长亭外,岁月悠悠古道边,了却前缘无相聚,拨开迷雾少别离。

 

(本篇文章和图片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