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专题 大年初一 中印尼餐馆正式...

大年初一 中印尼餐馆正式成为荷兰非物质文化遗产

1479
荷兰 中印餐厅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年初一,中印尼餐馆成为荷兰非物质文化遗产。(取自脸书:Eating Chinese Food)

【2021年2月12日】(欧洲希望之声记者李晓综合编译)2021年的疫情之下,荷兰的餐饮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月12日(星期五),是中国传统新年的大年初一,也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从今年的这个日子起,荷兰的中印尼餐馆就正式成为荷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荷兰中餐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带来希望的好消息。

大年初一,中印餐馆成为荷兰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来:pixabay)

据荷兰非物质遗产网站介绍,“到中国人那儿去”已经被许多荷兰人视为家庭传统,中印尼餐厅文化的特征是几种文化的融合: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和荷兰餐饮文化。菜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包含餐厅特色菜,还包括中餐、印度菜、印度尼西亚菜,甚至是传统的荷兰菜,比如薯条等,巴比攀钢(Babi Pangang,也有人称之为火肉)是其中最著名的菜肴之一。另一个特点是,出餐很快,而且价格便宜。

这种餐馆的老板们通常坚守岗位,与顾客沟通,记住顾客的饮食爱好、特殊要求甚至是顾客的生日等,与顾客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用餐或者外卖时,会贴心地问顾客是否需要补加免费的辣酱、米饭、茶水等,在节日、店庆或顾客的生日时,还会送上免费的礼物。

店内装饰和各种摆件,也体现出明显的亚洲风格,如果顾客喜欢哪件物品,老板也会报个价,兴许还能做成一笔交易。

荷兰人对餐厅里可以滑动的小窗口也非常感兴趣。一般情况下,这个窗口在服务员工作的吧台和厨房的墙壁之间,有一个可以拉动的小门,厨房的人出菜或有什么事跟厅里的服务人员沟通时。服务人员也可以将撤下来的盘子、碗、刀叉等餐具递进去,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餐厅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在里面的某一个部位,安装一个水族馆,就是一个很大的鱼缸,里面有一些颜色鲜艳的或者很特别的鱼,再装饰一些海草、珊瑚礁、瓦罐之类的,既美观,又能吸引顾客,特别是小孩子,更是喜欢。

荷兰中印尼餐馆的起家史,可以从20世纪初说起。1911年,第一批华人抵达荷兰,主要是作为码头工人。从20世纪20年代起,各种中国餐馆陆续开业,他们提供正宗的中式菜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荷属殖民地的印度尼西亚独立。许多印尼移民以及具有印度血统的印度移民、荷兰士兵及公民来到了荷兰。

中国餐馆的老板们看到了商机,将这些人视为新的目标客户群体,扩大了菜单,增加了一些特色的亚洲菜肴,并聘用了印尼厨师做印尼菜和印度菜。“中国印尼人的餐馆”由此诞生。中国人将重点放在外卖上,这是他们最早在荷兰开展的餐饮业务。

大年初一,中印餐馆成为荷兰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来:pixabay)

荷兰人渐渐适应和喜欢上了中印尼餐的口味,比如蒸点心、沙爹、椰浆饭、炒饭、炒面、小春卷、印度煎饼锅等。陆续有更多的华人从事和经营餐饮业。在1980年代,有60%的荷兰人外出在中国人的餐馆里吃饭,其中30%的人每月至少去一次。每年有超过1200万的人光顾中印尼餐厅。

(欧洲希望之声综合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链接)
相关阅读:
荷兰梦幻般的羊角村 有着绿色威尼斯之称 童话里的水上世界
哥伦比亚和荷兰冒出神秘金属柱子 有金色的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