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 小心!这十个异常现象是地震...

小心!这十个异常现象是地震前兆

712
古人往往将天象变化看成是地震的前兆。(图片来源:piqsels)

【2021年2月3日】地震是极其复杂的一种自然现象,很难做到准确预测和预报。翻阅古代史籍,有很多专门记载地震现象的五行、祥异等门类,保存了古人对地震前兆的认识及对地震预兆认识的一些总结,其中也不乏科学的成分。

征兆之一:天象变化

古人往往将天象变化看成是地震的前兆,以日食现象最多。如《汉书·卷七十五·翼奉传》中,翼奉引〈小雅十月之交篇〉强调,日食后必会发生地震,说“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并认为“天变见于星气日食,地变见于奇物震动”。

当然,直接视星相变化为地震前兆的记载也不少。在历代五行志中,记录了个别星象变化与地震的联系,如《虞乡县志·卷十·旧闻考》载,清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十五日夜,陨星如雨,继而地震,而且连震不断,“十月初七日,地震,十一月初七日,又震”。

征兆之二:地发雷声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十八日,秦州地震前的“地发雷声”现象,在《旧唐书·卷三十七·五行》中有十分明确的记载,“先是,秦州百姓闻州西北地下殷殷有声,俄而地震。”

河北《三河县志》保留有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巳时京师大地震前的一些征兆,如:“有声自西北起,殷殷如雷,其声渐近”,“忽然地底如鸣大炮,继之以千百石炮……俨数十万军马飘沓而至”。

征兆之三:动物异常反应

《晋书·卷二十九·五行志下》有载:“晋穆帝永和十年正月丁卯,地震,声如雷,鸡雉皆鸣。”

《大唐开元占经》是唐代收集整理古代天文文献资料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有震前老鼠反应异常的记载,如:“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

征兆之四:天气异常

古籍中将异常天气,如太白昼见、冰雹赤雪、云雾蔽天、霪雨水旱、季节反常、风霾等的发生,与随之发生的地震联系在一起的记载也较多。

如关于雪雹与地震的记载有:《宋史·卷二九五》载孙甫给宋仁宗呈十二事,其中“河北降赤雪,河东地震五六年不止”,“忻州赵分,地震六年。每震,则有声如雷,前代地震,未有如此之久者”。

孙甫认为这些自然现象都是“政事弛,赏罚差,百官废职,所以召乱也”,而要“应天之实”,必须“救阴盛之变,莫若外谨戎备,内制后宫”。

明代史籍中还留下了风霾霪雨与地震相连的记载,如《明史·卷二一五·周弘祖传》载:隆庆初年邓洪震以地震言事,其疏中有:“入夏以来,淫雨弥月。又京师去冬地震,今春风霾大作,白日无光。近大同又报雨雹伤物,地震有声。”

地方志中归纳的六个地震前兆

历史上地震多发地的有关方志中,也保存有地震征兆的记载或总结,如《皇朝经世文四编·卷十·学术地学》载有龚华民所归纳的“地震之兆”、“六端”,这六端又被宁夏《隆德县志·卷四·拾遗震灾》所转引:

1.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浑如墨汁,泥渣上浮,势必地震。

2.池沼之水,风吹成縠,荇藻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震。

3.海面遇风,波浪高涌,奔腾澎湃,荇藻交萦,无端而泡沫上腾,有若煎茶之沸,是为地震之兆……若风日晴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浇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

4.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无异日中,势必地震。

5.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蜿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

6.时值盛夏,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受冰雪,冷气袭人,肌为之栗,势必地震。 县志作者还十分明确地说:“居民如遇此六兆,急宜趋避,以防不测之灾”。

(转自:看中国)
(责任编辑:李帅)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