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偶然的天意?康熙时钱币的预...

偶然的天意?康熙时钱币的预示

404
清朝货币(图片来源:公有领域/Donald Trung Quoc Don (Chữ Hán: 徵國單) - Wikimedia Commons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Late_Qing_Dynasty_coins.jpg

【2021年1月12日】康熙时期,官府铸造的铜币,上面铸有汉文地名。后人收集古董,将钱币上的地名串成了一首诗。谁能料到,朗朗上口的诗文,像是高度浓缩的故事梗概,符合了大清的终极命运,落于何人之手……

根据记载,康熙时期官府铸造的钱币,轮廓最阔,质地也很纯。当时铸钱是沿用顺治年间的铸币法,钱币背后右边刊刻满文,左边刊刻汉文。

自顺治八年廷议结果,铸钱汉文刻有二字“一厘”(指权银,一文铜钱折银一厘(釐),一千文铜钱值银一两),以及一字地名简称,用来标明钱币铸造的所在地。比如钱币由太原铸造,就刻一个“原”字;由江苏铸造,就刻“苏”字,代表省名;由宣化官府所造,就刻一个“宣”字,以表府名。康熙年间铸币法沿用前朝。不过,从雍正皇帝以后,铸造的钱币全部只刊刻满文。

有的钱局因为开铸时间短暂,开铸不久就停铸了。所以传世的刻有地名的钱币数量就很稀少。后来民间兴起一股风潮,收集古代钱币。他们发现在钱币背后刻有汉文地名,这一类钱币数量最多的惟有康熙时期铸刻的钱币,共有二十种。这些钱就称为“廿釐钱”。

为了便于记忆,有人就按照音韵,将钱币上的汉文串成诗文,编成一首五言四句诗,读起来倒也朗朗上口。这首诗文曰:“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宁河南广浙,台桂陕云漳。”

诗文中的每一个字,原本只是代表着钱币所铸的地名。然而串读起来,倒也别有一番滋味。串成诗文,原本也只是百姓的无心之举。然而到了后来,人们认为诗文还另有所指。

第一句涵有“福临”二字,是指大清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其名讳“福临”。

第二句隐含着“宣”字,暗指大清国运到了宣统帝溥仪就终结了。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逝。三岁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即大清的末代皇帝。因溥仪年幼,其父载沣担任摄政王,凡是军国机密要务,中外奏章,都由载沣裁处。

载沣是光绪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有一种说法,在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导致光绪帝被慈禧幽禁而死。所以载沣痛恨袁世凯,他成为摄政王后,披覆了袁世凯上奏的解职折子,解除了他的官职。袁世凯返回河南,后来居住在彰德(河南安阳)。

1911年10月,爆发了武昌起义,革命风暴席卷了全中国。清廷危在旦夕。载沣走投无路,宣布解散皇族内阁,重新启用袁世凯,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

1912年2月,在袁世凯的压迫下,隆裕皇太后率领宣统皇帝退位,标志着大清朝结束。

第三句出现的“河南”二字,以及第四句出现的“漳”字,“漳”字与彰同音,漳也指河南漳水,都隐喻袁世凯的兴起之地。

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钱币上的汉文,被人们串读后,无意中竟符合了大清的最终命运。看似人为,是否也是天意呢?

(参考《清稗类钞》卷84、《清史稿》卷25/卷124)
作者:宋宝蓝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帅)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