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 【2020经济盘点之九】华...

【2020经济盘点之九】华为被判死缓 中芯面临关门风险

466
华为遭遇美国制裁,慢慢萎缩。(图片来源:美联社)

【希望之声2021年1月5日】(本台记者贺景田综合报导)2020年,华为在美国逐步加紧的制裁步骤中失去获得芯片的渠道,其5G业务也受到西方各国的抵制,有分析说,华为被美国判处死缓,正在慢慢萎缩并“死去”;而中国最大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同样被美国列入禁止出口的“实体清单”中,有专家认为,中芯国际一旦无法购买更多的设备,长期持续下去,面临的可能是直接关门的生存威胁。

1)美国全面限制华为采购含美国技术的半导体

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全面限制华为购买采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生产的半导体,任何企业只有在获得美国许可后,才能出售使用美国技术的产品或硬体给华为,包括那些处于美国以外,但被列为美国商务管制清单中的生产设备,要为华为和海思生产代工前,都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证。

2)美国收紧华为获得芯片的限制

美国商务部2020年8月 17 日宣布,将进一步收紧禁令,限制华为取得芯片的能力,并将此前未收录的华为38家附属公司列入制裁“实体清单”,以阻止华为通过第三方规避美国技术出口禁令的做法。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新增的38个与华为有关联的“实体”分布于亚、非、欧、中东和拉美地区的21个国家,除了华为技术的海外分部外,还涉及华为云(Huawei Cloud)、华为“开放实验室”(Huawei OpenLab)以及华为收购的以色列网络公司Toga。美国针对华为的实体清单上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152家。

商务部最新规定要求,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无论作为“采购者、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是终端使用者”,都必须取得执照。

美国商务部最新禁令正式生效在2020年 9月15 日,禁令生效之后,包括台积电、联发科、高通等将无法向华为供应芯片,而日本半导体生产商如索尼、铠侠等也要停止对华为供货。

3)华为被判死缓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9月15日引述分析师观点报导,美国禁令打击力度之大,如果不是判华为死刑,也相当于判死缓。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表示,随着9月15日临近和美国禁令的生效,华为在手机市场的竞争力与市占份额均将受到负面影响,最好情境为华为市占份额降低,最坏情境是华为退出手机市场。

2020年8月7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承认,美国禁令对华为手机是大灾难,2020年内发表的 Mate 40 搭载的麒麟 9000 晶片只能生产到 9 月15日,可能是最后一代麒麟高阶晶片。但他表示,华为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原因在于华为已经在9月15日到来前大量采购芯片。

有陆媒援引业内人士称,华为对供应商表示“有多少,收多少”,紧急囤积各类芯片。

为了维持未来华为手机业务运作,华为之前对台积电下了1,000万片最新麒麟9000处理器订单,约1,000万台华为手机可以用上这一芯片,或许可以支撑半年左右。

据@手机晶片达人9月10日发布的消息,为了确保9月15日大限前妥善收取积电生产的最后一批麒麟系列行动处理器,华为将租用货机,在9月14日前从台湾将这批芯片运回中国大陆。

Strategy Analytics无线智能手机战略服务总监隋倩在报告中认为,华为芯片库存将在2021年用尽。

英媒评论称,华为旗下的产品,从手机、5G基站,再到服务器,甚至各种物联网设备,无不仰赖芯片。对于一家硬件为主的科技企业而言,没有芯片就没有产品,没有产品,企业也不复存在。

4)华为转向笔记本电脑续命

在手机业务遭遇美国制裁急速收缩后,华为开始转向笔记本电脑(NB)领域,以延续生存。

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华为NB产品在中国出货数量达到15.5万台,市占约17%,而中国最大PC制造商联想出货量达21.5万台,市占约24%,两者相差6万台,其他品牌出货量均不到10万台,市占不到10%。

尽管华为NB的出货量仍显得微不足道,但这是华为目前争取存活下来唯一能做的事情。

5)欧洲多国弃用华为5G

华为5G在全球的扩张在美国的制裁下屡屡受挫,在失去英国市场并面临德国双重审核之后,比利时最大电信公司宣布放弃华为,在5G网络上将与瑞典的爱立信合作。

2020年10月9日,比利时最大移动通讯网络提供商Proximus在布鲁塞尔宣布,将与瑞典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合作构建其5G通讯网络。

2020年9月底,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基于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宣布将取缔中国电信巨头华为,选择诺基亚作为英国运营商BT的 5G网络主要供应商英国政府决定在构建5G网络的过程中彻底放弃华为。

英国国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明确证据显示,华为与“中国共产党机构”勾结。

6)美国商务部:向中芯出口产品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

继切断华为与芯片供应商的联系后,美国政府对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实施了制裁。

2020年9月26日,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内不少微信群都传出一份疑似由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签发的文件,该文件内容显示,针对中芯国际及其子公司和合资公司出口的某些产品,将受到出口管制,而文件的签发日期为美国当地时间9月25日。

美国商务部对企业表示,向中芯国际出口产品有可能被转用于“军事目的”,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据美国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将中芯国际列入黑名单的提议来自五角大楼,后者担心该公司在为中共军队的科技进步创造条件。

7)专家:中芯国际面临直接关门的风险

据美国商业资讯机构杰富瑞(Jefferies)估计,中芯国际大约有50%的设备来自美国,“如果美国对中芯国际的出口禁令落实,将预示著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制裁升级,并且可能会有更多中国公司被包含在内。”

市场研究公司Radio Free Mobile创始人理查德·温莎(Richard Windsor)表示,“(若禁令成真)中芯国际将无法对其美国产设备进行软件更新,或者获得来自供应商的技术人员来协助设备运行。”

此外,“它(中芯国际)也无法购买更多的设备,包括技术升级后的新设备。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意味着这家公司面临直接关门的生存威胁。”

此外,对于中芯国际一直公开声明否认“涉军”,温莎表示,中芯国际最大的股东之一是大唐电信,同时大唐电信还有董事会席位,也是中芯的客户,大唐电信则向中国解放军提供装备。

温莎说,“这提供了一份比较强的军队联系,似乎与中芯国际自己的声明不相符。”

8)步华为后尘 中芯国际囤积芯片制造设备

《日经亚洲评论》2020年9月30日报导,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正在不断增加芯片制造设备及关键替换部件的存货,表明该公司数月来一直在为美国收紧出口限制做准备。

据多位业界知情人士透露,中芯国际从美国、欧洲及日本供应商的采购量已超出2020年的需求,所采购的产品包括用于关键制程的蚀刻、光刻、晶圆清洗机、测试机台等,并囤积了超过一年所需的消耗性元件,这些元件必须定期更换,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消息人士称,中芯国际甚至正在与其他中国芯片制造商合作,建立此类零部件的共享储备,并补充说,已经建立了一个中央仓库来存储这些产品。

9)中芯遭制裁 中共面临三重打击

2020年10月4日晚间,中芯半导体在香港交易所公告,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已向中芯的部份供应商发出信函,部份美国设备、配件与原物料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规定限制,须事前申请出口许可证才能向中芯供货,对于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可能会产生重要不利影响。

外界分析,中芯遭到美国制裁,将对中共造成至少三重打击。

A)中国半导体技术与世界的差距将被拉大

市场研究机构集邦科技(TrendForce)认为,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半导体制程最先进的企业,在上游设备及原物料断炊的情况下,该企业的先进制程的发展以及中国半导体设备自制之路将面临严重的冲击,中国半导体技术与世界原本存在的差距将被拉大。

TrendForce表示,中芯短期内虽然仍能依靠现有产线持续运作,但未来将面临无法新购机台进行扩产的窘境,其28nm以上成熟制程的扩产,以及14nm以下先进制程发展计划恐怕都将被迫放缓。

B)中国芯片自给之梦或将破灭

北京原本希望到2025年,中国使用的所有电脑芯片,自给率提升到70%,目前这一比例大约只有16%。习近平多次讲话强调科技突破,解决在关键技术上被“卡脖子”的问题。

海外政经观察人士王剑指出,美国的制裁行动,将使中芯国际向更高制程的爬升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中芯国际在全球半导体版图中仅仅属于二线厂,但在中国的芯片领域中是唯一能够实现突破的希望,美国拿中芯国际开刀,就是要打掉习近平芯片自给自足的梦想。

C)中国科技人才流失将越演越烈

《新唐人》2020年10月1日报导,台经院研究员暨产业顾问刘佩真表示,近年来,美国对于中国发动的贸易战及科技战,确实动摇了中国整个半导体发展的脚步,但其重点不仅令中共在获得芯片上大大受限,中共遭遇的更大困难在于缺乏优秀的半导体人才。

中国芯片行业一直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芯片行业从业者主动离职率为14.3%,其中芯片制造行业17.1%,芯片设计行业9.8%。而中芯国际公开的《201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中芯国际2018年的员工离职率高达2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积电,2015年至2019年间,台积电每年的离职率均未超过5%,最低的一年仅为4.1%。

王剑估计,在美国的制裁下,中芯国际人才流失可能更加严峻,其核心技术团队能不能保住都成问题。

 

责任编辑:李娜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