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歷史解密 【西安事变‧蒋宋夫妇】成仁... 歷史解密 【西安事变‧蒋宋夫妇】成仁取义 我死国生(系列之四) 2020-10-05 466 Share WhatsAppLINETwitterFacebookTelegramLinkedin 在全球围剿中共之际,我们藉由“西安事变”,回顾蒋公夫妇对共产之恶的超前洞彻,蒋公致力于剿共的苦心远见。(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题记:本系列文章,笔者以蒋宋夫妇的视角,回顾西安事变前后的历史,一览蒋公“安内攘外”决策超越时代的洞见,同时呈现蒋公伉俪的做人理念、传统价值观。虽鼎镬在前,刀锯在后,蒋公身在虎穴威武不屈,为万世树楷模,留正气在人间。本系列也将再现信仰的力量。面临国难压顶,蒋夫人宋美龄于难中不乱。圣诞之日,上天再降神谕。蒋公夫妇依靠正信闯过危难,南京四十万国民欢迎国主安然归来…… 东北易帜,中原大战,张学良皆建立不少功劳,蒋介石对其抱有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忠心事国。平日,张学良也自认为是蒋的子弟,声称敬事蒋如父。 西安事变,蒋介石遭劫,他回想起四年前,1931年9‧18事变,日本侵占东北,国人怒骂张学良。蒋介石代其受过,不知遭受了多少人的诽谤和侮辱。在蒋介石的宽容庇护下,张学良得以安然无虞,远游海外。如今,张学良通敌叛国,发动事变。蒋介石为其将来忧心重重,希望他能尽快醒悟,因此怒诘:“今日以后,茫茫大地,何处是尔容身之所?尔真生无立足之处,死无葬身之地矣!” 张顿时变了脸色,说:“你还要如此倔强?”蒋介石反问他:“怎么是倔强?我是你的长官,你是叛逆,国法军纪,会对你们执行惩罚,何况这些斥责?我身可死,头可断,肢体可残戮,而中华民族人格与正气不能不保持。”蒋介石被囚,没有武器,就以正气和喉舌为武器。他对张学良说:“你要是有勇气,就立即毙了我;否则,就认错悔罪,即刻放了我。”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驻节江西南昌,督策剿共军事。(图片来源:钟元翻摄/大纪元) 在这段时间里,蒋介石想到圣经上的一个故事:昔日,在耶利哥城外的旷野,已禁食四十昼夜的耶稣遭到了魔鬼撒旦的试探。魔鬼用饮食、信仰、世间的王权和荣华等方面诱惑耶稣,企图让他拜倒在魔鬼的脚下。耶稣均以经书上神所说的话来应答。最终,魔鬼受不了耶稣的正信和正气,只得从耶稣身边逃离。 蒋介石认为,耶稣当时苦苦抵制恶魔的诱惑所受到的磨折和试炼,比他今日面临的遭遇更为严峻。他已做好了受难的准备,以正气和道德的精神力量,抵抗叛部军官。即便真的到了如叛将所说,要把他交给所谓的人民公判时,他也希望最后牺牲时,能够不愧于慈母的教诲,不辜负同仁之期望。 1934年,蒋介石于江西前线指挥剿共。(图片来源:钟元翻摄/大纪元) 蒋介石自幼读圣贤书,钦佩古代的忠义之士,虽刀锯鼎镬加身,也甘之如饴。他们的事迹虽过千载,然而壮烈之气仍能力透纸背,读来令人肃然起敬。身陷囹圄,蒋介石以先贤为范,身在虎穴砥砺自我,善养浩然之气。在囚所,他于12月16日这天写下一句话:“人生何为?惟留正气在人间耳。” 张学良想让蒋介石考虑一番,接纳共党和叛将提出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实则出自黎天才之手。黎天才原名李渤海,早年参加中共。后来受到张学良重用,为张主持情报工作。西安事变之前,黎虽任西北“剿匪”总部政训处副处长,但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共谍。 蒋介石拒绝了,他已下定了决心牺牲这个肉身,“以维持国家之正气,成仁取义”。在被劫持期间,他决意不签署任何文件,不谈任何条件,不迁就一丝一毫。 张学良听了,半晌不语。待缓过精神儿,他直言不讳地说:“委员长人格实在太伟大了。但有一点实在令人遗憾,我觉得委员长的思想太古太旧!”蒋介石问他:“什么是古?什么是旧?什么又是太古?”张学良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说:“委员长所看的书,多是韩非子、墨子一类,难道不是太旧吗?” 蒋介石直问他,是不是觉得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共产主义的书籍才是新的?那些所谓的新书早在十五年前,蒋介石就已经批阅多次。他认为书籍内涵与精神的价值,不在于所看书籍的新旧。说罢新旧的问题,过了一会,张才想起来一个反驳他的例子。 张学良说委员长满脑子都是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对于张学良,这几位先贤都是旧时代的人物,所以才觉得蒋介石思想跟不上时代。张劝委员长,既然领导革命,不就是为了成功吗?何必要成仁呢?在张的心里,成仁绝对不是革命的目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蒋介石听了着实惊讶,没想到张的思想会错到这种地步。 蒋介石因身负重伤,起坐艰难,他忍着疼痛,为张讲解“成功、成仁本是一件事”。蒋介石认为成仁就是成功,我什么时候成仁,革命就什么时候成功,二者是一回事。继而问张,是否读过孙中山总理的演讲,关于军人的精神教育,孙总理说过两句话:“我生则国死,我死则国生。” 张说:“我没有读过。‘我生国死’,这句话还不难理解;‘我死国生’,这该怎么理解?”蒋介石伤叹,身为军人却不知道军人精神,难怪思想会错得离谱。 “我生则国死,我死则国生”是孙中山先生对军官演讲时所说的两句话。1921年12月10日,孙中山在广西桂林对滇、粤、赣三军军官发表了演讲,谈到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可以二合为一,“总括宇宙现象,要不外物质与精神二者。精神虽为物质之对,然实相辅为用。考从前科学未发达时代,往往以精神与物质为绝对分离,而不知二者本合为一”。 孙中山以“智、仁、勇”三者,作为军人精神的要素。他说:“世界上仅有物质之体,而无精神之用,必非人类,人类而失精神,也不是完全独立之人。”今人偏重物质,忽视精神,这是错误的观点。若能发扬“智、仁、勇”这三种精神,就可救国救民。 孙先生说:“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树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忠报国,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单就一个“仁”字,可理解为“诚如唐韩愈所云之博爱”,“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而仁的内涵,则包括救世之仁、救人之仁、救国之仁。救国救民之道,“即实行三民主义,以成救国救民之仁而已”。 蒋介石前往南京中山陵,竺联庭(右三着黑衣者)等侍卫人员在旁随护。(图片来源:钟元翻摄/大纪元) 蒋介石将孙总理的这篇演讲视为革命之大道。他结合自身的情况,为张学良讲解“我生国死”的意思。“譬如我今日若祇求偷生视息,置国家利害民族存亡于不问:或偶遇艰险,便生畏怯,身为军人,人格扫地,国家将何以免于危亡,岂非‘我生则国死’欤?” 蒋介石以自己为例,说如果他本人落入险境,置若罔闻国家民族存亡,只顾自己苟且偷生,或者遇到危险情况,就心生胆怯,使军人人格扫地,国家怎会幸免于难,这不就是“我生则国死”吗?如果心中有正气有正义,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保存高尚的人格,那么他的精神就永远不死,会激励无数的后人,秉持正气,担当国事,这就是“我死则国生”。 参考资料: 1.《马太福音》第四章 2.《蒋介石日记》,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11&tid=4569 3.秦孝仪主编:〈西安半月记〉,《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三十五 甲、文录,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中正文教基金会研究平台,http://ccfd.org.tw/ccef00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149:2014-06-12-06-17-19&catid=277:2014-06-12-03-27-33&Itemid=256&limitstart=0。 4.叶永烈:《毛泽东与蒋介石》(四川人民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http://www.dushu369.com/mingrenzhuanji/mzdjjs/。 5.李义彬、周天度:《〈蒋介石日记〉与西安事变的几个问题》,《百年潮》,2009.1,http://file.snnu.net/res/20139/4/b6d7b1bf-d676-42f3-bcaf-a22f011e1938.pdf。 作者:章阁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美莲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