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 仿汉制治国 承天命力推中华...

仿汉制治国 承天命力推中华文化的耶律阿保机

565
本幅画描写契丹人携鹰出猎之情景。图为五代 胡瓌《 出猎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晚唐咸通十三年(872),帝国北方大草原的一户契丹贵族家诞生了一个将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婴儿。史载,他出生时,屋内有神光异香环绕,更让人惊异的是,他落地便能爬行,三个月便能行走,满百日便能说话,凡事能未卜先知,还自称左右好像有神人护卫。这样的异象注定了他为了完成上天赋予的使命,将拥有不平凡的一生。他就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

在耶律阿保机出生时,契丹业已摆脱了回鹘汗国的统治,加之唐帝国因藩镇割据等内因正走向没落,无暇北顾,草原上陷入了霸主真空的时代,契丹也开始走向新的发展,不过彼时契丹贵族内部因为争夺八个部落联盟首领之位而打得不可开交。

耶律阿保机所在的部落是迭剌部,因为权力争夺,他的祖父被杀,父亲耶律撒剌和几个伯伯叔叔也在外暂时避难。祖母因担心其被仇家所害,就经常将他藏匿在其它帐篷内,并涂抹其面,不让他见到外人。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阿保机自幼聪敏,才智过人。童年时开言便涉及家国大事,很有见地。长大后,不仅身材魁梧、胸怀大志、口才过人,具有敏锐的判断力,而且武功高强。史书上说他“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

阿保机长大后,契丹部落遥辇氏的遥辇钦德正任部落联盟的痕德廑可汗,而阿保机的伯父耶律释鲁自任“于越”,这个地位仅次于可汗,史称“总知军国事”,掌握联盟的军事和行政事务,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阿保机则作为可汗的扈卫官,率领扈卫队,战胜了周边的几个小部落,迅速崛起。

耶律释鲁被杀后,阿保机继承了伯父的“于越”地位,并逐步降伏若干小部落,率领着契丹族走向强大。907年,在唐朝灭亡的这一年,耶律阿保机即可汗位。其“东征西讨,如折枯拉朽。东自海,西至于流沙,北绝大漠,信威万里”。916年,阿保机统一了契丹诸个部落,仿照中原的汉族统治者,建立了大契丹国,称大圣大明天皇帝,并立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926年,他夺下渤海国,改名丹东,封耶律倍为丹东王。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尊奉耶律阿保机为辽太祖。

辽义宗耶律倍所绘《骑射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仿汉制治理契丹国

虽然身为契丹人,但耶律阿保机的眼界相当开阔,且善于学习。由于契丹与汉地相邻,为了扩充实力,阿保机一再对长城以南的华夏大地进行军事掠夺,因此与汉人打交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面对着历史悠久的汉文化和远超契丹人口的汉人,耶律阿保机并未如契丹的保守势力那般进行抵制和镇压,反而以政治家海纳百川的胸怀,选择了学习汉语和汉文化,并重用汉族谋士和将领,任用汉人。其不仅汉语流利,而且对佛家和儒家文化均有深入了解,尤其推崇儒家思想,还建孔庙祭祀孔子,亦兴建佛寺、道观等。

阿保机除了彻底废除契丹部落世选制、确立皇位世袭制外,还根据汉族谋士的建议,针对境内契丹和汉人生活习惯的不同,设置了两套平行的行政机构:北面官“以国制治契丹”,保留契丹部落的用人惯例;南面官“以汉制待汉人”,而其制度几乎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翻版。一个皇权,两套官制,并行不悖。

此外,朝廷中还专设汉儿司,主理汉人的事,模仿汉地制度来管理在战争中俘掠的大量汉人。

针对契丹内部,阿保机同样参照汉人模式,于922年将“人众势强,故多为乱”的迭剌二十部分解为五院部和六院部,各置夷离堇,隶属于北府。如此一来,就使迭剌部夷离堇由最高军事首领削为北宰相府下的一级官员。同时,创“斡鲁朵”(宫卫)制,保卫皇家,“入则居守,出则扈从”。

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阿保机还会到契丹国四个不同的地方居住,称之为“四时捺钵”,这也有了中原王朝巡察制度的味道。

依旧是参照汉家王朝,阿保机制订了契丹第一部法典《决狱法》,健全法制。他还组织人力创制契丹大字,“以汉字隶书之半以增损之”。后来,又利用回鹘人的拼音文字的形式,创制了契丹小字,两种文字并行使用推广。

阿保机还仿照唐代都城长安修建了皇都,即后来的辽上京。契丹国的一些城郭也依照汉人建筑兴建。

辽代胡瓌所绘《卓歇图》(局部),叙述契丹族的可汗、阏氏和他部下于出猎后围地饮宴的情况。(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阿保机与辅佐功臣韩延徽

在耶律阿保机建国和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任用了韩知古、韩延徽、康默记等有才学的汉人为谋士,《辽史》对其中的韩延徽的评价是:“太祖初元,庶事草创,凡营都邑、建宫殿,正君臣定、名分,法度井井,延徽力也。为佐命功臣之一。”

韩延徽是在契丹最早倡导“胡汉分治”的汉族官员。当时唐朝北部藩镇,如幽州、涿州等地,很多汉人不堪忍受藩帅的掠夺,纷纷北上,前往地广人稀的契丹寻找出路。基于汉人和契丹人生活习俗和文化的不同,韩延徽向耶律阿保机提出了分治制度:游牧系统一套,农耕系统一套。阿保机接受了他的建议,设置为南北两院。南面官的推行,渐渐让汉人的文官制度进入草原地区。

不仅如此,韩延徽还招募汉人到北边来垦荒,设立赋税制度。大批汉人的迁入,使长城以北的草原上出现了农田、村落、城廓、矿冶、作坊以及寺院等,而赋税制度也增强了契丹国的经济实力,使契丹和之后的辽国力更为强大。

在契丹住了许久的韩延徽因为思念家乡的老母亲,就偷偷逃回后唐,到了晋阳(今山西太原)之后,晋王李存勖想把他留在自己的幕府供职,但掌书记王缄很妒嫉韩延徽的才能。担心被王缄陷害,韩延徽以去幽州探望老母亲为由,又跑回了契丹。

在韩延徽南奔时,阿保机曾梦见有一白鹤从帐中飞出;而在韩延徽快回来之时,阿保机又梦见白鹤飞入账中。第二天早晨,阿保机就对侍臣说:“延徽回来了。”不久,韩延徽果真回来了。

在韩延徽南奔时,阿保机曾梦见有一白鹤从帐中飞出;而在韩延徽快回来之时,阿保机又梦见白鹤飞入账中。示意图。(图片来源:pixabay)

预知自己三年后离世

缔造契丹国的耶律阿保机于天赞三年(924年)六月召见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及二宰相、诸部头领时,下诏说了这样一番话:“上天降监,惠及烝民。圣主明王,万载一遇。朕既上承天命,下统群生,每有征行,皆奉天意。是以机谋在己,取舍如神,国令既行,人情大附,舛讹归正,遐迩无愆。可谓大含溟海,安纳泰山矣!自我国之经营,为群方之父母。宪章斯在,胤嗣何忧?升降有期,去来在我。良筹圣会,自有契于天人;众国群王,岂可化其凡骨?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然未终两事,岂负亲诚?日月非遥,戒严是速。”闻诏者都十分惊惧,不知是什么意思。

如果从其小时候显露出的异象看,具有未卜先知功能的耶律阿保机不仅是在总结自己奉天命行事的一生,也在告诉众人“升降有期,去来在我”,“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三年后就是自己回归天界的日子。

三年后的丙戌年(926年)初秋七月二十七日(9月6日),耶律阿保机驾崩,应了其“丙戌秋初,必有归处”之语,终年五十五岁。其驾崩之前,有大星陨落,子城上有长一里的黄龙缭绕,光耀夺目,其后入于行宫。其驾崩当日,则有紫黑气蔽天,逾日乃散。

从出生到驾崩,耶律阿保机都带有异象,果真是来历不凡啊,而其主动吸收、推动汉文化影响契丹,大概就是其的重要使命之一吧。

参考资料:
《辽史》
《契丹国志》
《资治通鉴‧后梁记》
《耶律楚材》
作者:周晓辉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美莲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