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 【2020经济盘点之七】挤...

【2020经济盘点之七】挤兑、破产、坏账:中国银行业危机

623
中国银行业面临系统性风险。(图片来源:美联社)

【希望之声2021年1月3日】(本台记者贺景田综合报导)2020年中国多家地方性银行发生挤兑;包商银行被中共央行接管18个月后,终于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全球评级预计,中共病毒疫情导致实体经济偿债能力下降,中国银行业将增加7.7万亿坏账。有财经专家指出,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令人担忧。

1)中国多家地方性银行发生挤兑

A、甘肃银行挤兑事件

2020年4月5日,甘肃银行部分县城支行营业网点出现挤兑。

一位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的储户对媒体表示,4月5日当天,他路过甘肃银行,发现门口聚集了大量储户,有人说甘肃银行股价暴跌,担心存款安全,所以赶紧把钱取出来。

B、山西阳泉市商业银行发生挤兑 公务员被要求存钱堵漏

在传出资金断裂和银行行长跑路的消息后,2020年6月16日,山西阳泉的阳泉市商业银行发生储户挤兑提款。

6月17日下午,阳泉副市长黄海涛到现场对取钱的储户喊话,担保阳泉商行运行正常,资金充沛。

6月18日,阳泉警方发布通报称,已经抓获4名所谓散布“阳泉商业银行资金链断开”“阳泉商业银行行长卷款跑了”等言论的该市网民。

随后,网上传出该市动员公务员存钱堵漏洞的消息。一份据指来自县委办公室6月18日的紧急通知,要求所有正式公职人员在6月21日前必须到阳泉市商业银行存款。

具体金额是,普通公职人员每人5千元以上,科级干部每人1万元以上,县处级干部每人2万元以上。存款凭证要办公室验明登记。最后单位要在6月21日前将存款人员和未存款人员名单汇报给县委办。

C、河北省保定望都县保定银行发生挤兑

6月份,河北省保定望都县保定银行出现储户集中提款。

“保定发布”微信公众号6月20日晚间发布消息称,网传保定银行负面信息属不实言论,公安机关已调查处理。

D、河北省衡水银行发生挤兑

河北省衡水银行两度被列为被执行人,纠纷金额达5.66亿元人民币,引发储户恐慌。

2020年7月11日至12日期间,衡水银行多个支行门口出现排队提款的人群。当地公安随后火速“辟谣”,并抓捕两名储户。政府与相关机构也发布联合公告,保证该行资金仍然充裕。

从网友分享的视频可见,为数众多的衡水银行客户前往该行网点提款,将门前围得水泄不通。

E、辽宁葫芦岛银行遭到储蓄挤兑

8月2日,辽宁葫芦岛银行传出原行长王学伶“落马”消息,加上葫芦岛银行利润下滑,储户纷纷提取现金避免损失。

8月3日,央行葫芦岛市中心支行、中国银保监会葫芦岛监管分局联合发文称,“葫芦岛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834亿元,经营良好,支付能力充足”。

葫芦岛市公安局也在8月2日发布通报,称近日有人在网上传播有关葫芦岛银行的“不实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部分民众恐慌。截至8月2日16时,已经对传播信息者进行了处罚,行政拘留4人,训诫13人。

2)包商银行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包商银行被接管18个月之后,终于迎来破产清算的结局。

2020年11月23日,中共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同意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同时,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发布民事裁定书,已受理包商银行的破产清算申请。

财经媒体《格隆汇》2020年11月24日报道,中国许多中小银行存在信用风险,但最后多以收购、重组的方式重获新生,比如最近的锦州银行、早些时候的汕头市商业银行,实实在在宣告破产的银行并不多见。

包商银行破产消息公布之前,其65亿二级资本债全额减记。

11月13日,包商银行在中国货币网发布公告称,该行拟于11月13日对已发行的65亿元“2015包行二级债”本金实施全额减记,并对尚未支付的585,639,344.13元应付利息不再支付,包商银行已于11月12日通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授权其在减记执行日进行债权注销登记操作。

对于全额减记二级资本债的原因,包商银行表示,11月11日收到央行、银保监会通知,认定该行已经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

中共央行、银保监会称,自2019年5月24日接管包商银行以来,经清产核资,确认包商银行已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生存。有私募表示,这决定了包商银行的破产。

中国财经评论人士“凭栏欲言”分析指出,包商银行65亿二级资本债全额减记,等于一分钱不还,这也意味着中共向个体投资者转移风险的过程已经出现阻滞,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已经倒下。

3)中国银行业将增加7.7万亿坏账

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在2020年2月表示,中国的工厂和企业因疫情爆发长时间无法正常运营,加大了企业偿还贷款的难度,这将导致银行新增5.6万亿元人民币的坏账;标普并警告说,随着中共病毒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中国各银行的不良贷款将增至多达7.7万亿元人民币(合1.1万亿美元)。

标普研究显示,中国整个银行系统的坏账可能会上升至总资产的6.3%,这样的比例已经20年未出现过。

4)中国银行业需处置3.4万亿坏账 2020年前三季仅处置1.7万亿

中共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2020年预计中国银行业要处置3.4万亿元不良贷款。

10月22日,中共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2020年首三季,中国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人民币。

这就是说,2020年第四季度,银行业距离完成3.4万亿元的处置目标, 还有大约1.7万亿元的不良贷款需要完成处置。

郭树清预计,2020年中国总体杠杆率和分部门杠杆率都会出现较大反弹,金融机构的坏账可能大幅增加。由于金融财务反应存在时滞,目前的资产分类尚未准确反映真实风险,银行即期账面利润具有较大虚增成分,这种情况不会持久,不良资产将陆续暴露。

5)五大国有银行利润和坏账均有恶化

2020年10月30日,中国五大国有银行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利润和坏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

中国工商银行三季度的盈利同比跌幅高达4.7%,比二季度断崖式下跌略有改善;中国银行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7%,集团资产减值损失近1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0%;中国交通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2.36%。

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利润也都有所下降,坏账比例上升。

据中国大陆媒体报道,2020年上半年,至少有1300家银行网点、分支机构被关闭。中农工建四家国有银行合计裁员2.6万人。

证券日报引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的话说,尽管上市银行三季度的财报只披露了一小部分,但它们都是银行业中的佼佼者,其盈利表现大概率会强于非上市银行。

数量庞大的非上市银行中,从目前已经披露业绩情况的近百家的财报看,利润出现大幅度下滑:其中亏损企业的占比高达75%;净利润同比跌幅超过10%的企业有31家;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20%的只有5家。

6)中共延期偿还贷款政策或给银行带来更多坏账

据中共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2020年4月初估计,自监管机构要求银行允许中小企业在1月25日至6月30日期间可以延期偿还债务以来,申请延期还本付息的总额已经达到人民币7,000多亿元(约合989.7亿美元)。一些经济学家预测,这个总数不包括银行允许延期偿还的住房贷款和其他个人债务,在中共病毒危机结束之前,这个数字可能会超过人民币1万亿元。

然而,延期偿债拖欠的贷款在银行和其他放贷机构中堆积如山,如果借款人无法支付他们已延期偿付的利息和本金,这些放贷机构最终将会出现亏损。

专家认为,这个举措将会给银行业带来多少坏账,将会在今后几个月里表现出来。

中共监管机构表示,大约4%的银行问题债务已经被“推迟”,这相当于大约7万亿元的贷款被拖欠,并被推迟到明年(2021年)。

7)中国银行业潜藏系统性风险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财经主编徐瑾2020年10月25日撰文指出,中国银行业潜藏的系统性风险不能不令人担忧。

徐瑾表示,判断一个金融体系强不强,有没有风险,主要看两点,一个看金融资产的质量,其次是看处理坏资产的能力。

从第一点看,中国多年的过度投资留下不少僵尸企业与劣质资产,其金融对应物自然是庞大的金融坏帐,不能不说是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巨大隐忧。与此同时,国资主导的信贷系统对风险的定价与处理存在扭曲之处,叠加外部冲击以及经济增速下滑,这就进一步加大了金融体系不稳定性。

从第二点看,中国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严重迟滞,2020年头三个季度,处置了1.7万亿坏账,而郭树清表示,2020年全年预计银行业有3.4万亿元坏账需要处置 。

 

责任编辑:李娜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