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 2019「寡婦年」真的會有...

2019「寡婦年」真的會有不祥之兆?

429
2019有不祥之兆,沒有立春節氣,是古人忌諱的「寡婦年」。(pixabay.com)

【2019年02月03日訊】明天就是中華傳統的大年三十(大年夜),後天(02月05日)就進入己亥「豬年」的第一天。民眾發現2019年有不祥之兆。

按照傳統曆法,「豬年」沒有「立春」的節氣,中國古人稱之為「寡婦年」,民間傳言這樣的年份不吉祥,不適合嫁娶。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為一年農事之始,也是祭神的重要節日,傳統上從皇宮到地方都要舉行「勸耕」儀式,不少地方至今還遺留「舞春牛」的習俗。農民認為這一天的天氣如何,也關係到一年農業的收成,立春那一天天氣好,則一年都農事昌盛,而這天天氣陰暗,則這一年不能五穀豐登。

「立春」的時間一般都在公曆年2月4日前後。根據天文年曆顯示,從2019年2月5日至2020年1月24日,為己亥年,即「豬年」。然而,2019年的立春是在2月4日,而此時仍然是「狗年」;2020年的立春同樣也是在2月4日,但那時已經是「鼠年」了。也就是說,即將到來的「豬年」,缺少「立春」這一重要節氣。

中國古代曆法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最早的曆法是軒轅黃帝頒布的,因此又稱為「黃曆」。軒轅黃帝被尊為「人文初祖」,是道家文化的創始人,因此中國人從文明之初就非常重視道家的陰陽學說。曆法也表達了陰陽平衡的概念,中國的傳統曆法是陰陽合歷,既不是單純的陰曆,也不是單純的陽曆。

中國曆法充分體現了陰陽五行的思想,蘊含著自然循環運化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同時反映了中國古人對宇宙相生相剋、禍福轉換、改朝換代、循環往復等規律的理解,其背後反映的是道家文化和中國傳統社會敬畏天地神明、考慮天時、地利、人和的價值觀。

黃曆以乾支紀年,包括二十四節氣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兇、宜、忌,涉及婚姻嫁娶、儀式慶典、建造搬遷、生活起居、祭祀安葬等方面的內容。

二十四節氣包括:春季的立春、雨水、驚蠻、春分、清明、穀雨;夏季的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為了協調黃曆年和公曆年之間的時間,需要置閏,即在有的年份安排13個月,有兩個一樣的月份,稱之為閏月。置閏的規則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定。

因為多了閏月,閏年的天數比平年的天數要多出30天左右,故閏年有25個節氣,而平年則有23個或24個節氣。因為立春在歲尾或歲首,所以經常出現立春節氣跑到了上一年的歲尾,或跨到了下一年的歲首,這樣就出現了「兩頭無春」和「兩頭都有春」的現象。

不過,若按照黃曆,變更年的地支​​是以立春為準,也就是說今年到立春才會變成己亥年,明年也是到立春才變成庚子年,所以又有說法稱,從今年大年初一到明年大年三十都無立春。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天人合一」,道家認為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因此極為重視對天象的觀測。漢初司馬遷寫《史記》時,專門寫了一章「天官書」,對星球的運轉規律、位置以及對人間格局的影響做了詳細的闡述。古人常常將「立春」與生育禍福聯繫在一起,沒有立春的年份稱之為「盲年」,民間傳言,這樣的年份是「寡婦年」,不吉祥,不適合嫁娶。

許多人也因此將2019年視為不太吉祥的一年,當今世界也發生許多大事,美中貿易戰令中國經濟岌岌可危、非洲豬瘟疫情在大陸肆無忌憚的蔓延、科學家近日在中國雲南果蝠身上發現新型類伊波拉致命病毒,可傳染人類,死亡率過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警說,2019年可能會爆發「驚濤駭浪」,中國將遭遇「大變局」,此言或許一語成讖。(新唐人)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