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世卫肉品致癌风险报告反应 ...

世卫肉品致癌风险报告反应 70%法国人照吃

651

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公布关于加工肉类及红肉与癌症风险有关的报告,经媒体大幅报导后,顿时引发各界不同反应,除了消费者将会更加关注健康外,而对肉品业界亦引起涟漪。意大利27日的红肉销量骤减20%,韩国28日的加工肉制品销量骤减18%。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6日发布报告,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而食用红肉也“可能致癌”。这不论对喜欢吃肉的消费者,还是肉类生产商等,世卫警告在社会上犹如炸开了锅,在各国也引发热烈讨论。

加工肉类及红肉销量下降

世卫组织的报告将加工肉类及红肉均打上可增加致癌风险的标签,目前在意大利和韩国,这类肉品销量下降。消费者们的不安情绪在扩大。

据英国《独立报》报导,意大利27日的红肉销量骤减20%。该国屠宰厂工会主席吉安.保罗.安吉罗提(Gian Paolo Angelotti)说:“登门的客户并没有减少,但是红肉的销售额下滑了20%,多数人改买白肉。”

据韩国媒体报导,韩国大型超市易买得方面表示,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28日当天的销售额较20日减少16.9%。乐天玛特当天的销售额也同比减少了17.9%。

不过,意大利屠宰厂工会也表示,因为意大利人不可能从此就不吃米兰炸牛排、帕玛火腿(Parma ham),因此过一段时日后,民众的购买力就会回升。

韩国行业相关人士也表示,仅一天的销售情况难以判断今后的销售势头,但整体来看加工肉制品的销量正在减少。

意大利以人均寿命排名 驳斥致癌风险

世卫报告被媒体大幅报导后,对于从事红肉加工和销售业务的公司来说,将可能对其业务和股价造成影响。

路 透社报导,意大利农牧协会(Coldiretti)批评,世界卫生组织将依据传统、高规格食品安全规范制作的意大利火腿、腊肠等与美式热狗混为一谈。即使 意大利人食用加工肉品,但人均寿命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世卫组织“高分贝”的警告声,恐怕让意大利18万名肉品业员工的生计受到影响。

意大利食品和农业团体亦不满世卫组织把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列为与烟草和石棉等同级别的一级致癌物。

意大利消费者合作社组成的库柏(Coop)连锁超市肉品经理马圭.盖列里(Marco Guerrieri)说,“这次的影响深远,因为世卫是有名望的组织,不像之前的狂牛症或禽流感,威胁过后消费者就再度购买牛肉、禽肉。”

美国农牧业者也不接受这类来自欧洲的研究结果。美国全国养牛业协会营养部门主任麦克尼尔(Shalene McNeil)表示,协会不认为世卫组织有足够证据证明红肉与癌症有关联,其结论过于轻率。

不过,意大利高等卫生研究院(ISS)院长里查迪(WalterRicciardi)则表示,世卫组织要释放的主要信息是:谨慎选择食物,并注意份量。加工食物的风险高,应减少摄取,但不该全面拉起警报。

70%法国人照吃 德国部长:别害怕吃德国香肠

对喜欢此类肉品消费者来说,在目前至少难以撼动其消费喜好。

法国《费加罗报》进行在线民意调查,询问读者是否会因为世卫组织的警告就减少红肉和火腿香肠的食用量。有近4.7万名读者参与此项调查,结果发现70%法国人不会因此就少吃这些肉品。

美国民众喜欢吃培根、火腿、腌肉等加工肉品。据报,美国每人年平均吃下18磅的培根,肥胖与癌症等健康问题长期困扰美国社会与社会安全开支。

据德国之声所做的一份不具代表性的调查显示,至少一半接受调查者表示,以后会少吃一些肉。但有一半人表示无所谓,该吃的还是照样吃,甚至有些人的反应是:堵上耳朵,照吃不误。

德国生产约1500种香肠,制造香肠使用的肠衣中60%是天然的。而且每年还要进口约6万吨肠衣,否则无法满足需求。每人每年食用大约30公斤香肠,占其肉类消费的一半。

德 国食品与农业部部长克里斯蒂安.施密特(Christian Schmidt)表示,虽然世界卫生组织警告香肠和火腿会致癌,但民众不应害怕食用德国香肠。奥地利农业部部长鲁佩莱希特(Andrae Rupprechter)也呼应施密特的说法,他说世卫组织的这份报告“滑稽”,“对我来说,奥地利香肠一直是最棒的。”

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6日发布的最新报告说,香肠、火腿和其他经过加工的肉食品具有致癌物质。并指出,如果每人平均每天食用50克的这类加工过的肉食,患癌症的风险便可增加18%。

此外,专家们还认为常吃红肉可能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红肉包括牛、猪、羊和马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说,这是一个由22名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对800多项有关肉食对健康影响的调查结果进行了评估之后得出上述结论。

大纪元记者李洋综合报导

责任编辑:苏漾

大纪元法国新闻网

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